第rb08版:健康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世界肝炎日:这些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你知道吗?

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 实习记者 若谷)今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在世界肝炎日到来之际,为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九医院消化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李光召。

李光召介绍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慢性感染者症状轻微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为降低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们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病毒性肝炎是如何传播的呢?

李光召告诉记者:“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多为急性发病。乙肝和丙肝是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和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共用剃须刀和牙刷,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一般情况下丁肝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防治治疗病毒性肝炎?

李光召表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要采取积极预防、主动检测和规范治疗。首先要积极预防。对于预防乙肝,接种乙肝疫苗是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政策,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对于预防甲肝和戊肝,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日常生活中注意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接种甲肝疫苗、戊肝疫苗。而对于丙肝的预防,要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要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其次要主动检测,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如有不洁饮食史或病人密切接触史,并伴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尿色加深等,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检查。建议乙肝和丙肝的易感染人群,如有输血、创伤性治疗、共用注射器、器官移植、使用消毒情况不明的器具纹身、纹眉、修脚等行为的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肝和丙肝患者配偶或所生子女和肝脏生化检查不明原因异常者,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最后,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甲肝和戊肝绝大多数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内可完全康复。乙肝容易转为慢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丙肝也容易转为慢性,经过规范全疗程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酗酒、吸烟、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