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窑文化”:承载呼和浩特历史发展脉络

■高雁萍

1973年10月,内蒙古著名考古学家汪宇平先生在呼和浩特东郊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坡上,发现了两处距今约7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造场。

大窑村南山坡是横亘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上盛产的燧石质密而坚硬,破碎后会产生锋利的贝壳状断口,非常适合打制石器。

引起轰动是自然的。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专家裴文中、贾兰坡及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吕遵谔都曾亲临大窑村考察,并指导发掘研究工作。

经多次发掘,大窑村先后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石器成品和半成品;用于剥兽皮、刮兽肉及砍伐的龟背形刮削器是大窑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典型石器,考古学上因此将其定名为“大窑文化”。这些简单粗糙的生产工具证明,呼和浩特是远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人类制造石器,其实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第一把石斧的诞生,便在人与动物之间自觉划上一道分界线。学者们因此断定,人类历史就是从制造石器开始,让上肢从爬行的功能中解放出来,为后来直立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大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肿骨鹿化石、鸵鸟蛋化石和人类用火遗迹充分说明,“大窑人”虽晚于云南“元谋人”和陕西“蓝田人”,但与举世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却处在同一时期。

“大窑旧石器时代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石器制造场。四道沟典型的地层剖面包括有五个原始社会时期,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这在国内也极为罕见,被称作“无字天书”。

气候和动植物学家们认为,70万年前的呼和浩特大青山一带,森林密布、灌丛茂盛、水资源充沛,动物种类繁多,非常适合古人类居住、采集和渔猎。所以,“大窑文化”是以呼和浩特为中心,沿着阴山地带向外围发展,在周围大青山主脉和支脉的山坡上就发现了多个石器制造厂遗址,最北延伸至四子王旗北部。

原始社会时期,古人类以集体捕猎野兽、从河湖中捕捞鱼、蚌和采集植物的果实与茎叶维持生活,并顺应自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迁徙。后来有了火,加工过的食物不仅有利于身体和大脑的发育,也有利于他们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天。火也让那些想要伤害他们的野兽不敢轻易靠近。

对呼和浩特历史、特别是“大窑文化”感兴趣的,可以去内蒙古博物院,那里有专门的展厅。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