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 实习记者 若谷)“每年从7月开始,我就会出现流鼻涕、眼睛痒等过敏症状,一直到10月中下旬才能逐渐减轻,近两年越来越严重,特别痛苦。”在市第一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门诊区域,从乌兰察布市赶来看病的李先生向记者诉苦。据了解,李先生被过敏性鼻炎困扰多年,每年发作时,都要挂眼科、耳鼻喉科等不同的科室进行治疗,但收效甚微。听说呼市第一医院有多学科诊疗的变态(过敏)反应中心,李先生一大早就来到医院挂号。
“现在是花粉过敏高发期,每天门诊接待50多名过敏患者。”市第一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副主任医师蔡惠娇告诉记者,“如果在花粉季出现了流鼻涕、打喷嚏,同时伴有眼睛痒、咽喉干等症状,那么患者呈现的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症状,患者可以到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就诊,我们有多个专家组织会诊,并为其制定诊疗方案。”
据了解,针对患有综合性过敏症状的患者群体,2021年7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王学艳团队帮扶下,市第一医院整合现有医疗资源,联合本院耳鼻喉科、呼吸科、儿科、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科等科室的专家团队,建立自治区首个国家级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同时建立了呼和浩特市变态(过敏)反应“三级”防治体系,在9个旗县区二级综合医院分设变态(过敏)反应科,在全市1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变态(过敏)反应门诊。至此,中国北方花粉过敏性疾病“五位一体”精准防控策略在我市得到深入落实。
在此基础上,我市9个旗(县、区)陆续建立了120处花粉浓度监测点,并开发了花粉智能播报App系统,为市民出行提供科学指导。与此同时,通过植被调研提高了当地医生对花粉过敏植物的识别、标本采集、花粉制片能力,填补了当地医疗部门变态反应学科基础性工作空白,为当地政府过敏性疾病防治示范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市第一医院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借助北京医学会平台,将北京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开展教学查房、“一对一”及“一对多”带教、手术演示等线上线下培训工作,提升了基层医生对过敏性疾病规范化诊疗的综合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国变态(过敏)反应科、耳鼻喉科、呼吸科等157名专家教授授课200余次、730小时;远程会诊共计5次。同时,市第一医院5名医护学科骨干人员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进修、学习观摩。
市第一医院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先后开展多次义诊活动,并采用多媒体融合方式,广泛宣传“过敏性疾病科普知识”,提高了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将变态反应知识转化成首府市民的健康理念。
“变态(过敏)反应中心自成立以来,实现了对患者全周期全过程诊疗,让患者省去多个门诊挂号的繁琐手续,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并且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王学艳团队的帮扶下,我们医院率先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可以辐射周边地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首府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市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俊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