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苗青 实习生 赵玮琪)在土左旗塔布赛乡铁帽村,刘文全是有名的“大画家”,村里喜欢画画的孩子放学归来,家长都会带着孩子上门请教,而刘文全也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指导和教授。“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学出来的,到处拜师,谁画的好我就上门跟着学习,所以我有很多老师。”刘文全教孩子画画从不收费,他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孩子们喜欢学我就教,我画的这些图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学会,不要让这些精美的图案画法失传了。”
今年65岁的刘文全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不能再从事他喜爱的蒙古族图案绘画工作,回到家乡铁帽村后,画画依旧是他每天的日常生活。他就在院子里搭建了一间画室,每天除了种植花草,其余时间都在画画。
刘文全自幼酷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小时候边上学边用手中钢笔写写画画,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他都爱画下来。到了中学更加刻苦专研,经常到校外看画展、校内出黑板报,并且收集了大量速写素描、水粉油画、国画等书籍资料,一有空就学画,远近村子里会画画的老人他都拜过师,在早期还得到陈良、云学斌、刘岱等名师名家的亲手指导。成年后他又到山东、河南、山西等地追寻名师学习深造,绘画技艺不断提升。
自2008年起,刘文全主攻蒙古族图案及民间彩绘艺术。蒙古族图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喜爱的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蒙古族在马背上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随着日用工艺品和图案艺术的发展,人们把一切器物的造型设计和各种纹样都称为图案了。所以图案,就是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装饰的平面设计图。
2009年刘文全被邀请到当时的内蒙古森木民族用品厂做艺术顾问,绘制创作古建筑民族用品图案,当年为土右旗敕勒川博物馆绘制多幅古建筑民族图案。2010年又一次受邀前往武汉鄂州汉代博物馆绘制鄂州市汉代复原图长卷。2011年,刘文全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博物馆绘制元代黄河渡口长卷,在没有任何底稿的前提下,刘文全绘制出栩栩如生的元代黄河渡口图,顿时好评如潮,他也在业内名声大噪。
201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正式聘请刘文全担任民族图案研究顾问,为内蒙古农业大学蒙古族艺术馆绘制出大量的蒙古族家具、日用品及马鞍等民族彩绘精品收藏图案。
2019年,蒙古族图案正式被评为呼和浩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刘文全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0多年的绘画功底造就了今天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以民族图案与民间彩绘书法及山水画多元素融合,成为刘文全独有创作风格,作品价值得到了提升。
“蒙古族图案是蒙古族特有的视觉符号,如錾花包银的奶茶碗、錾花镶银的铜壶、嵌宝石的头饰、纹饰考究的雕花马鞍、精刻细琢的民族乐器、彩绘的家具、蒙古服饰的刺绣、精美的地毯、蒙古包盖毡、围毡等,都用到蒙古族图案做装饰。”刘文全拿出奶奶留下的茶叶罐向大家展示:“这罐子是纸糊的,我后来用这种蒙古族图案做了绘制,直到今日都色彩鲜艳。这种美是可以天长地久的。”
画室里衣柜、炕桌、炕围都是刘文全手绘改造过的,颜料色彩都是他亲自调配出来,蒙古族图案中应用最广泛的回纹、万字纹、盘长纹、方胜纹、如意纹等图案,大都有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作为传统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图案贮存了可贵的知识、情感和技术,是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说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刘文全说:“可是这样的图案,很多都后继无人。所以我迫切地想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目前刘文全22岁的孙女是他全力培养的传承人,刘文全希望蒙古族图案这项艺术能够被更多的人喜爱,让这份珍贵的艺术传承更加多姿多彩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