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首府:特色教育绽放光彩

●本报记者 田园 文/图

五塔寺东街小学:以军风促校风 以特色促发展

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是自治区第一所少年军校、第一批“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多年来,学校秉承“以军风促校风,以特色促发展,传承英雄血脉,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新时代少年”的特色办学理念,先后被评为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呼和浩特市双拥模范单位和市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少年军校特色,坚持以身边“雷锋”式先进人物为榜样,将雷锋精神确立为学校精神。

建英雄中队,树立榜样。学校先后创建了“刘胡兰中队”“董存瑞中队”“杨靖宇中队”等23支英模中队,通过开展讲红色故事、观红色电影、读历史刊物、访红色基地、走长征之路、思百年发展“六个一”系列活动,提升英模中队的创建水平和知名度。如今,23支英模中队已选出超过100个荣获“英雄小少年”荣誉的队员。

组建红领巾宣讲团。学校成立了两支红色宣传队,分别是红领巾宣讲团和红晨话剧团。红领巾宣讲团以少先队员视角开展宣讲,以“党的故事我来讲”“寻找身边雷锋、发现身边榜样”等红色故事为载体,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选拔出各中队宣讲员和校级宣讲员。并通过“培养、实践、参与”,提高红领巾宣讲员们的宣讲技巧、稿件撰写等能力,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红晨话剧团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走入班级、走进社区,了解、捕捉、挖掘身边感人事迹,共同创作《军旗下的少年》《金色的鱼钩》《青青草原》等红色题材话剧,分别荣获全国“金画眉”儿童戏剧展演优秀奖和“草原金画眉”自治区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西菜园小学:开展种植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玉泉区西菜园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办学规模较小,9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的大好形势下,怎样让这所学校办学特色更鲜明,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素质得到更全面发展,成为了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追溯西菜园小学地域文化,历史上,学校所在地一直是城市蔬菜种植基地,现在依然留存有部分菜地。因此,学校充分发挥优势,以绿色种植为主抓手,通过开展种植活动深挖绿色种植内涵,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理念引领,明晰创建思路。学校以开展种植实践活动的形式,将育人理念、校园文化融入课程建设之中,让学生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中学会劳动技能,在“精耕细作”中磨炼意志品质,在交流分享中体验劳动快乐,在收获成果中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生命的可贵,从而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落到实处。

打造以“小菜园、大世界”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学校根据地域历史和文化底蕴,确定了以“小菜园、大世界”绿色种植为办学特色,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办学目标,将一株株迎着阳光绽放的向日葵作为校花,通过种植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特点、兴趣,为他们创设适合自己成长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同时,学校创设以“小菜园、大世界”为主题的校园、班级文化氛围,各班根据植物不同的特性,投票评选班级代表植物,并通过开展找“绿色”、画“绿色”、写“绿色”、欣赏“绿色”等活动体会植物寓意,寻找植物与人品的连接点,从而提炼出以植物品格为特点的班训班风,逐渐形成浓郁的以绿色种植为核心的学校办学特色。

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本着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最大化的服务为宗旨,重新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深受学生喜爱、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悦美课程”体系。特别是以美篇、微视频等形式进行教学的种植“微课程”,将种植与学科课程有机融合,使“悦美课程”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学生参与性更强。同时学校将“小菜园、大世界”实践活动申请为国家课题,对在种植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系统研究,既为其他学科提供丰富教育资源,又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目前此课题已结题。

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学校以种植课程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开展“小桑树的成长”活动,让学生知晓中国的养蚕植桑历史,品读与种植相关的诗词散文,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体会人文情怀,获取人文积淀,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学生体验播种、培育、收获等过程,测量种植“小农场”的长、宽、高,计算体积、面积等课程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参与对种植“小菜园”的规划和对土壤、水、环境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的平台。

南马路小学:推行每周“无作业日”制度 走“轻负担 高质量”教改之路

回民区南马路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全校共有学生1300多名,专任教师71人。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走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之路,有力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不随意增减课时、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应用人工智能手段支持教学诊断与改进,鼓励师生利用智能教学助手和智能学伴,灵活运用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拓展学习和深度学习,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主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学情分析数据,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推送个性化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予以个别化指导。同时,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违规组织学生在节假日休息时间集体补课,或者组织、要求学生到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实行“班级作业单”制度,指定班主任、教导主任专门管理,从量的管控、质的把握上全方位把关。学校要求老师必须提前设计好教案,精心规划好学生作业,并提前一天通过“班级作业单”申请作业量,做到作业形式清楚,作业时间准确(以学生平时的作业平均完成时间做好估算)。各班主任负责统筹本班当天作业量,教导主任负责监控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学习委员统一向学生发布。推行每周“无作业日”制度,开展实践探究性和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设计。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每天布置少量的实践操作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周三为无书面家庭作业日,两周布置一次探究性作业。三至六年级语数英三科作业不超60分钟,学生作业在学校延时服务时完成。延时服务时间不允许教师讲新课,要加强对学生作业的辅导。学生在校进行延时服务时,分管领导进行巡视检查,确保延时服务质量,并对作业布置进行抽查,杜绝超量布置作业和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的现象发生。一至六年级结合寒暑假布置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课外阅读、动手实践等活动。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