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法治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从实际出发 从问题入手

首府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 苗欣)我市城市人口密度大、外来流动人口多、老旧城区占比大、各类矛盾问题相对较多,社会治理面临很大压力。面对困难我市迎难而上,全市上下不懈努力,持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子、新模式、新方式,使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显著提升。

针对我市近年来基层治理存在的短板,我市坚持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下铁决心、拿硬举措,举全市之力提升首府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主要是“构建六大体系,提升六种效力”:构建系统高效的制度体系,政策协同力进一步提升;构建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党建引领力进一步提升;构建夯基垒台的保障体系,基础保障力进一步提升;构建扁平一体的运行体系,条块统筹力进一步提升;构建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民生保障力进一步提升;构建专业稳定的队伍体系,治理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市委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鲜明提出全面重塑首府基层治理体系、重塑大数据支撑智能化体系、重塑卫健疾控专业化体系、重塑干部队伍实战化体系的“四个重塑”要求,以及集中力量补齐基层治理的制度短板、医疗卫生的救治短板、宣传舆论的导向短板、文明修养的素质短板的“四个短板”要求,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动首府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系统性重塑、整体性提升。

在基层治理中需要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我市总结提炼出很多好的经验做法。清泉街社区吸纳各单位及社会力量组建全国首家法务室,形成“说理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做到家里“小事”不出社区、家里“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用实际行动解码多元善治新局面。三顺店社区依托“一个中心、一张网 、一支队伍”工作法,“一个中心”是搭建矛盾化解“六四七指挥部”,“一张网”是串起矛盾化解“点线面”,“一支队伍”是激活矛盾化解“最末梢”,从治理末端、矛盾源头抓起,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变“社区独唱”为“社会合唱”,形成了“大家一起干、好坏大家判”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从根本上提升了基层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能力,构建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微矛调”新格局。

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扎实有效推进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服务水平,今年我市进行了网格调整工作,将原有6608个网格重新划分为5880个,网格数量精简了728个。按照“一格一员”目前全市社区专职网格员4693名、农村专职网格员1187名。同时在工作中,细化专职网格员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运行机制和运转流程,结合专职网格员9大工作职责制定《呼和浩特市“多网合一”运行体系》,形成“逐级上报、分类流转、分工处理”的分级、分类链条式事件办理模式,让我市网格化工作提质增效。

在基层治理智慧化方面,我市将依托“城市大脑”和“12345”接诉即办智慧平台,构建“1+3+N”的基层智慧治理数字化体系(即牵头建设1个基层智慧治理系统,打通党务、政务、综合治理3类数据,打造“党建引领物管”、“矛盾纠纷化解”、“在职党员报到”等N个基层智慧治理应用场景),相关功能全部纳入“爱青城”App,功能应用直通社区工作者及网格员。此外,精简各部门在社区的业务应用系统和服务终端,推动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加快传统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