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 通讯员 薛帅 潘磊)近年来,清水河县以“组织强功能、党员强担当”为核心,“党建引领红旗村”“产业兴旺红旗村”“生态宜居红旗村”“乡风文明红旗村”“社会治理红旗村”为主要内容的“五面红旗村”创树行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引领乡村全面发展。
执规定尺 画好评选标准线
结合村党组织 “星级管理”和乡村振兴“比武争星”活动,清水河县统筹谋划制定“五面红旗村”创树评定标准,具体细化“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风文明、社会治理”5大类24项评分标准和69条评分细则。严格落实“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原则,按照“乡镇分类推荐、联合评审组评选、县委常委会确定、评选结果公示”程序,由组织、宣传、政法、乡村振兴、农牧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评审工作组,通过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档案等方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各乡镇推荐对象进行分类赋分,并将评选排序结果提交县委常委会审定,确保评选出的“红旗村”能够真正起到示范引领、激励带动作用。
奖优罚劣 树牢考核风向标
县委主要负责人亲自为评选出的“五面红旗村”命名授旗,获得“红旗村”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参加中央、自治区、市级培训。对每评上一面红旗的村,县委给予3000元以奖代补党组织经费,获得三面及以上“红旗村”的村党组织书记可按相关规定程序挂职乡镇副科级领导职务。对各乡镇在分类推荐中排名靠后的村,列为年度相对后进村,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纪委等有关部门对村党组织书记及所属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等相关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制定“一村一策”整改措施,对拒不整改的村采取调整村党组织书记、扣发村“两委”干部补贴等措施。通过以奖促优、以惩促改的方式,推动正向激励与兜底机制同向发力,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奋勇争先。
凝心聚力 吹响奋进新号角
清水河县同步制定了《清水河县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考核管理细则》,以“五面红旗村”评选结果为基础评定村干部的考核等次。获得三面以上红旗的村,可评为优秀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可评为优秀等次。通过这样的考评方式,在全县各个乡镇基层党组织中广泛营造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村干部自觉对照“五面红旗村”的标准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鼓干劲,有效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锻造实力强、能力硬的“头雁方阵”。截至目前,清水河县共评选出“五面红旗村”2个,四面“红旗村”4个,三面“红旗村”3个,评选优秀村“两委”班子9个,优秀村党组织书记9人,优秀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