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北疆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探寻“红”了的老牛坡

老牛坡红色文化旅游区

本报讯(记者 梁静姝 实习记者 若谷)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清水河县老牛坡红色文化旅游区迎来了大批游客。

在青龙洞山上一群游客正在拍照打卡,山岭中有游客写生,还有20多位中国梦登山俱乐部队员与市长城科普学会的会员在这里相聚,他们背上行囊,徒步探秘古长城,体验红色文化与长城文化。

一直以来,清水河县老牛坡红色文化旅游区以4A级景区为示范引领,以创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重要载体,依托红色历史和自然资源富集优势,积极打造集吃、住、玩、学为一体的短途精品游线路,让“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打响“北疆文化”清水河品牌。

升一次国旗、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听一堂党课、吃一顿忆苦思甜饭……走进老牛坡党性教育基地,土炕窑洞年代感十足,仿佛将时光瞬间拉回到过去。其中,集中体现出革命战争精神的是老牛坡党支部旧址,这里主要以场景重现还原了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中,以老牛坡为代表的老区人民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和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艰苦磨炼中,逐步形成了百折不挠、敢于斗争的老牛坡精神。自2017年以来,旅游区以老牛坡为核心打造了老牛坡党支部旧址和展览馆、北堡抗战遗址、北堡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等10多处教学点,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老牛坡红色文化旅游区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盘活当地优越资源,加强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实效,依托来老牛坡研学培训的契机,对全县乡村振兴示范点、集体经济样板村、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全县各类特色资源进行合理统筹,在县域内布局各类现场教学点26个,开拓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培训精品研学线路,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链条。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前来学习参观的单位、团体、组织共计30万余人次。除此之外,还深挖老牛坡革命老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修缮改造陈旧窑洞作为特色民宿,种植无公害蔬菜变成特色美食,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游、生态游相结合成“红加绿”产业模式,让以往的“一小时瞻仰”变成现在的“一天红色文化体验旅游”。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