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婧姝 通讯员 杨晓菲
窑沟乡地处清水河县西南部、晋陕大峡谷中段,与准格尔旗薛家湾镇隔黄河相望,因兼具水、土、煤选材之利,这里的瓷器烧制历史悠久绵长。窑沟乡党委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充分挖掘黄河、陶瓷等文化元素,赋能旅游产业,连续打出“保护、赓续、复兴”三张牌,蹚出一条以文促旅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打出“保护”牌,守好文化遗存。今年以来,该乡党委政府以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统筹阳坡到城湾河15公里沿黄生态走廊,开展沿黄环境集中治理与文化遗址抢救性修复,先后完成黄榆树塔旧碾房、曹家塔古会坊、土钢炉维修加固和宁边州故城外围景观布置,修缮过程充分尊重原有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尽量使修过的建筑还其原貌。结合“陶瓷乡”名片,对围墙、景墙等进行“陶瓷”特色改造,确保整体景观协调自然。改造后的几处文化遗存古朴典雅、庄重沉稳,为还原历史文化、延续历史传承提供了重要载体。
打出“赓续”牌,唤醒文化记忆。为了唤醒沉睡已久的文化记忆,该乡党委政府组织全乡干部翻阅资料、走访入户,考察研究河路历史故事、渡口遗址分布、陶瓷技艺特点,绘制完成“长河万里图”“千年古渡口”“千年古瓷路”“百年西口路”四幅分别反映黄河水系和黄河航运、陶瓷外销、走西口路线的示意图,并将其刻在日晷的四方底座上,安放于柳青河景区的最高处。带有文化烙印的日晷与黄河交相辉映,人文与山水相得益彰,百年薪火在这里生生不息,并将越烧越旺。
打出“复兴”牌,创新文化表达。该乡党委政府面向全乡村民收集近现代烧制的瓷器,陈列于翻修后的古会坊,配上用于制作泥坯的石轮盘模型和清水河陶瓷烧制历史简介,一座微型瓷器博物馆展现在世人面前。另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谋划陶瓷研学基地项目,准备购置窑炉、拉坯机等设备,全链条复制陶瓷制作过程,让游客们不仅满足视觉享受,还能动手捏坯、上釉、烧瓷,在沉浸式体验中将陶瓷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尝试推广陶瓷产品市场化,逐渐培养更多的传承者,让瓷器这种古老的艺术品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