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武川县:“鸿雁反哺”为乡村产业振兴插上翅膀

本报讯(记者 云艳芳 通讯员 庞磊)近年来,武川县创新农村人才引进机制,围绕全县四个产业基地建设目标,把联系服务武川籍鸿雁人才工作与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工作联系等结合起来,通过加强联络、沟通、走动、互动,强化其乡情纽带关系和反哺家乡情怀,吸引了大批在外鸿雁人才利用自身人脉和经验支持、帮助武川经济社会建设。

开展点对点沟通联络。为持续加强与在外优秀人才的沟通联络,对现有武川籍鸿雁人才进行梳理,确定155名在外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科研人才、工商大户等高层次人才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围绕其职业和特点,由相关部门和乡镇分别与鸿雁人才开展点对点联络,实施“三个一”行动,积极推介家乡变化、宣传发展思路、强化乡情纽带。

举办鸿雁人才座谈会。为更好地调动在京鸿雁人才关注和支持家乡发展的积极性,在常态化点对点联络的同时,邀请43名在京党政干部、专家学者、企业经营人才在北京举办了“武川县在京乡贤人士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与会鸿雁人才结合家乡发展思路和招商引资重点,围绕各自工作性质和专精领域为武川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深化名誉村主任制度。为搭建“家乡人”服务家乡建设的平台,从2022年开始,武川县各乡镇及村党组织持续梳理联络当地外出务工、在外地工作的各方面人才,将91名有意愿助力家乡建设的在外鸿雁人才聘为乡村“名誉村主任”,并尽可能给予优惠政策,帮助项目建设落地,目前已有11人在家乡进行了投资,27人表达了强烈的返乡创业意愿。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