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美丽青城 文明花开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赛罕区榆林镇二道河村:

“积分制”激活文明新风尚

村民在“文明团结超市”用积分兑换商品

●本报记者 杨彩霞

近日,赛罕区榆林镇二道河村的“文明团结超市”门口排起长队,村民们一边低头看着手机,一边互相“攀比”:“我有300多积分,能换好几袋米。”“我有100多积分,能换点洗衣液和肥皂。”

进入“超市”内,各类洗化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干净整洁的货架上,“文明团结超市”积分兑换价格标识格外吸引目光,每一件商品上都明码标了“价”。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大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赛罕区榆林镇二道河村不断抓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积分制”管理作为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文明换积分、积分换奖励”激发村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村民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用“小积分”兑出“大文明”,实践出一条有效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为确保积分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二道河村党支部制定了《二道河村积分制管理工作手册》《二道河村文明团结超市评分细则》等具体工作“指南”,并在制定前夕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将内容落到实处,做到详实具体。

《二道河村文明团结超市评分细则》紧扣孝亲敬老、勤劳致富、家庭整洁、热心公益、绿色环保、党员活动等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定了10个评分项目,将村民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爱心互助、好人好事等行为进行量化,每参加一次活动即可获得相应积分,村民可随时到“文明团结超市”兑取积分奖励,包括洗洁精、洗衣液、肥皂等生活用品,充分调动了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二道河村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落细。

“这个超市真得太好了,不用花钱购买商品,用平时积累的积分就能兑换。以后我还要多多帮助别人,多多参加活动,争取积累更多的积分。”村民白玉芳开心地对记者说。

二道河村以文明超市为载体,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参与到乡村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志愿行动,对村内主干道、绿化带和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共同为乡村文明作贡献。

小积分汇聚着大能量。下一步,二道河村将继续深入推广移风易俗“积分制”管理模式,立足聚民意、接地气、树新风,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文明乡村新风尚,推动二道河村基层治理“更上一层楼”。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