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北疆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追寻古城遗迹 探寻青城文脉

——北魏皇帝行宫考

榆树店古城平面图

北魏迁都平城(398年)后,早中期的皇帝几乎每年夏天都要巡幸盛乐旧都及阴山,并形成“阴山却霜”之俗。据《宋书·索虏传》记载拓跋鲜卑风俗:“其俗以四月祠天,六月末率大众至阴山,谓之却霜。阴山去平城六百里,深远饶树木,霜雪未尝释,盖欲以暖气却寒也。”据《魏书·序纪》,四月祠天,始于拓跋力微三十九年(258年),至北魏初年,演变为四月西郊祭天之制,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三月始明令废除。从武川盆地向南进入大青山,目前发现有两座北魏皇帝行宫遗址,即阿计头殿(土城梁古城)、广德殿(榆树店古城)。

(一)阿计头殿

关于阿计头殿宫的位置,《水经注》载“芒干水又西南,迳云中城北,白道中溪水注之,水发源武川北塞中,其水西南流历谷迳魏帝行宫东。世谓之阿计头宫,在白道岭北阜上,其城圆角而不方,四门列观,城内惟台殿已。其水又西南,历中溪出山,西南流注入云中城北。”据考证,阿计头殿即今土城梁古城。

土城梁古城位于武川县大青山乡土城梁村西北约1公里处,修筑于海拔1800余米的大青山北麓一处较为宽阔平坦的山坡上,是为白道岭的中心地带,古城南及东南、西南有大青山环绕,南出白道有“白道城”守护,北出白道有长城防御,乌素图水流经古城东南3公里处。古城规模较小,分南、北两城,其中北城较大,东西长300米、南北长约400米;南城较小,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90米。城墙为土筑,残高3米。城中偏北有长方形土建筑台基,高约4米,东西长约35米,南北宽约30米。台基下散布许多陶片,多为建筑用平瓦、筒瓦残片、瓦当。瓦片表面灰色素面,裹面布纹。有大量圆形瓦当,井形细纹,隶书“富贵万岁”,直径约14厘米,另有大型覆盆式莲花纹柱础等象征一定等级的建筑构件。

(二)广德殿

《魏书》称广德殿为广德宫,为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建造而成。《水经注》记载了其地理位置“芒干水又西,塞水出怀朔镇东北芒中,南流径广德殿西山下”。据考证,广德殿即今榆树店古城。

榆树店古城位于武川县哈拉合少乡榆树店村北的低山丘陵的南坡之上,南临榆树店河,榆树店河南岸山势高峻,当地人称照山。古城大致呈梯形,城墙依山势而筑,现可见东墙、北墙和西墙三段墙体,其中,东、西两城墙上有半椭圆形马面等附属设施。东墙长370 米,北墙长 210 米,西墙长 490 米。城内建筑遗迹周边散布遗物较多,有灰陶片、瓦片等,其中瓦片有外壁素面、内腹饰布纹的板瓦,也有前缘饰指压水波纹的檐板瓦。这些遗物,均具有典型的北魏风格。

郦道元作为孝文帝巡幸的随从大臣之一,在《水经注》中记载了广德殿的形制:“其殿四注两厦,堂宇绮井图画奇禽异兽之象。殿之西北,便得焜煌堂,雕楹镂桷,取状古之温室也。”同时,提到了殿前矗立的广德殿碑,由崔浩执笔的碑文云:“肃清帝道,振慑四荒,有蛮有戎,自彼氐羌,无思不服,重译稽颡,恂恂南秦,敛敛推亡,峨峨广德,奕奕焜煌。”由此可见,广德殿华丽雄伟之姿。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