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秋深渐入冬

■吕成玉

当太阳拖着秋天最后的一条尾巴,迈着匀速的步履行至黄经225度时,冬的大门被徐徐开启。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岁阑甫入,冷空气频繁袭来,局地气温迅速跳槽,轻盈的雪花在太空飞舞,冬的气韵即在一夜之间弥漫田野、山峦、屋宇、树木,一个孕育了万物,备受人们喜爱的金秋季节,与人们匆匆挥手告别。

“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立冬前夕,正是飒爽秋风势头强劲之时。小轩窗,正梳妆,俯瞰落叶满地黄。节气忙着赶路,忙着变换“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的旖旎风光。

霜重已杀萋萋草,日煦仍暖河套川。经霜的杨柳树叶黄得如金,匍匐在街衢田野;花苑草坪,繁华眇徂,稜薐霜气浸满碧云暮天,勾勒出寒烟漠漠的早冬初景。

一地澄黄,满楼温暖;几分失落,些许惆怅。从蓊郁丰稔的金秋,步入清冷凋敝的玄序,人的心情必定会起伏跌宕,难免喟然长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者,终也,万物收藏也。万家晒物热销售,动物隐匿待休眠。农家已将大部分农产品出售,没有出售者什袭珍藏,蕴其待价。

举目远眺,初冬的河套地区田野空旷,沃畴平整,大地饱饫了母亲河的乳汁,正在养精蓄锐;杨树柳树用多彩的舞姿、泠泠的歌声向秋天谢幕。

立冬是一个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节气。往日令人目不暇接的丰粮丽景,已归仓入禀;曾经披星带月的胼手胝足,也被悠闲自在的生活所取代。篱门日高卧,暖屋憩倦身。农人们可以睡个懒觉,在喂养好畜禽后,三五相聚品茗饮酒,享受一年辛勤劳作后的美好时光。养猪的农户,此时正是攒猪的要紧时刻,按时按顿喂好猪,为日后的“猪事宴”做准备,是冬闲时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不少农人在城里购了房。此时,他们可以回到城里,尽享城市生活。

时日默默变化,气温悄然潜行。今宵寒较昨宵多,是立冬之后气温的主要特征。昨日艳阳高照,一夜寒流东进,气温骤降。于是,今日早上翻箱倒箧,厚服加身,便帽裹首,已成为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常态。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风。气象学规定,连续5天平均气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方为冬季。可是,神州地域辽阔,天南地北迥异。常常是这里已进入冬天很长一段时日,那里才刚刚迈入冬天的门槛。南方有的地方一年只有三季,压根没有冬季一说。当北国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时,南国不少城市仍绿意盎然,万木葱茏;当北方人在谡谡寒风中裹裘捂帽时,南方人却薄衣单衫,海边徜徉。千里不同的不仅是气候、风俗,更是适者生存的体质和超强意志。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孜孜矻矻的探索,创造发明了物候二十四节气,为万事万物提供了遵循的规则和秩序。这个古老的智慧,伴随中华民族几千年,最后凝聚成刚性历法,恒亘为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属“四时八节”之一。旧时这一天,“天子出郊,行‘迎冬’之礼,赐群臣冬衣、温帽,矜恤孤寡。”宋代以后,人们还要在立冬当日更换新衣,拜贺尊长并互相拜谒。

民间立冬节气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人们对冬天的美好期盼。由于饺子的外形酷似人的耳朵,故以为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可免受冻害。此外,饺子还象征团圆美好、招财进宝、生活富足等。在北方地区,饺子也是立冬进补的食物。

太阳历和物候历精妙结合的二十四节气,在漫长的延续中,派生出俯拾皆是的农谚民谣。这是对天文地理自然规律的通俗注解,是繁琐哲学在民间的简易变身。河套民谚:立冬封死海。旧时气候寒冷,人烟稀少,立冬过后,草木皆冰,河海封冻是常事。当今人口增加,工业化进程加速,导致气候变暖,河套地区的冰封时间已推至十一月下旬。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当水的温度下降到零摄氏度,就开始从液体变为固体。此时,湖泊水面初凝,出现了一串串不规则的晶莹冰凌。随着气温持续下降,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所谓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二候地始冻。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一段时间后,土层的表面积聚寒气,开始冻结,但还未冷到天寒地坼的程度。所谓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再五日,立冬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是一种大鸟,曰野鸡。蜃,大蛤也。天气到了这个时候,野鸡一类的大鸟已经伏藏,不多见了,海边却可以看到颜色形状与野鸡相似的大蛤。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面对空气中浸满冷峻,寒气袭人的日子,众生应尽享安适与祥和。在这看似无为的时光中,自静其心,敛藏其身,笃志向学,干事创业,强健体魄,恒守正念。

让我们踏着初冬的飞雪,愉快地走向明天;迎着凛冽的寒风,乐观地笑对人生。因为“冬有冬的来意,寒冷像花,花有花香……”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