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美丽青城 文明花开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一城文明风 满目幸福景

尽享惬意时光

●本报记者 杨彩霞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始终秉承“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理念,强机制、补短板、抓落实、出亮点,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让文明的种子深入人心,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群众。

走进赛罕区仕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记者看到,“茶余饭后”健身活动室、“舞动奇迹”舞蹈室、“翰墨世界”文化活动室、“生物多样性”青少年科普宣传室及共享图书角、退伍军人驿站、为老综合体等活动阵地一应俱全。该实践站探索推行“134+N”网格精细化服务的微治理模式,使网格化治理与精细化服务双向并轨,并运用“枫桥经验”,将矛盾隐患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此外,根据居民所需,着重“一老一小”服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设置“少年说”青少年综合素质拓展项目;“巾帼宜家”女性成长项目;“夕阳别样红”为老服务项目等,用治理单元最小化,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最大化。

仕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媒体负责人李晨楠说:“自从2020年加入仕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社区志愿者,我们和社区共同成长,平时为社区群众拍摄宣传片、小视频并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上,传播文明理念,引领新时代风尚。”

近年来,首府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366个,打造各类服务基地和服务点120个,培育活跃志愿服务队伍3500余支、志愿者35万多人,今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万多场次,志愿服务在呼和浩特蔚然成风。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市持续深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十大行动”,深入开展“德润青城”“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幸福青城”“做文明有礼首府人”市民文明素质7大提升行动,打造“青城有礼”品牌。

深化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青城有爱”品牌。开展“榜样的力量”模范典型事迹进公园(广场)、进街道(社区)工作,建设网上“青城好人馆”,开展巡讲活动,推出《00后外卖小哥》《李师傅好样的》等暖心爆款作品,推动身边好人选树与社会风气培育良性互动。

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青城石榴籽五个一点”“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活动1.5万余场。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深入开展“青城好网民”“活力呼和浩特微公益行”等活动,培育“青城花开”网络主题活动品牌,教育引领群众崇德向善,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

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近年来,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从老旧小区改造到人居环境提升,从公园游园提升改造到一大批口袋公园建成投用,从背街小巷改造到海绵化城市建设……城市服务短板正在加快补齐,城市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以来,我市推动修复提升公共服务设施5000余处,整治小区1100多个,背街小巷2589条,治理交通堵点97处,新增停车位1.8万个,错时开放机关单位内部停车位8000多个,城市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