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坚
早就听说过“河口古镇”,渐渐地对其有了一种莫名的向往。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一日闲暇,我们向河口古镇一路进发。
从刘家峡古城新区出发,车沿兰永公路向东行驶约35公里,就到了兰州市河口古镇。河口古镇地处兰州市西固区,据市中心约47公里。走进河口古镇,犹如走进了一块富饶美丽的小盆地。河口古镇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山体多为红色,艳红灼灼,宛如撒下的绚丽朝霞。山上植被稀疏,红岩层叠,绵延数里,有着丹霞地貌的壮丽奇观。古镇安详端庄,宁静平和,在树的萦绕中忽隐忽现,犹如镶嵌在茫茫红岩中的一方绿洲。此情此景,使我想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透着一股神秘的味道。黄河似一条飘逸的蓝色带子,紧贴古镇,穿山而过,更增加了这个小镇江南水乡的韵味。一条铁路在古镇东南角腾空而过,犹如一条血管供给着生命的养分。
走进河口古镇,一条青石板铺成的主街道映入眼帘,两旁古风古韵的店铺林立,有点步行街的滋味。古巷、古遗迹、古遗址、古渡口、传统民居,共同构建了河口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较出名的有张家巷、魁星阁、钟鼓楼、河口古驿、甘肃第一海关遗迹、古城墙遗址等。一条条曲折幽深的古巷,纵横交错,古色古香。一座座宏伟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给人一种时光穿越的错觉。古巷两侧,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回廊挂落,飞檐翘角,木雕、砖雕交相辉映,文化、艺术完美融合,独具匠心,巧夺天工,可以让人感受到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巧典雅。
夜幕降临,花灯溢彩,裹挟着浓浓的烟火气,犹如一个个音符在夜的旋律里摇曳。悠闲自在的四方宾朋,熙熙攘攘,踩着璀璨的灯光和灵动的灯影,在古巷内来回穿梭,信步缓缓,不急不忙,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捡拾历史遗落的精美篇章。特色美食摊犹如扎在巷子里的花朵,绽放着生命的活力。我带着孩子们,转辗于美食摊和古建筑之间,品尝美食,品味历史,领略文化,感受着古镇独特的魅力。吆喝声、喧闹声交织成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在古镇上空回旋。
河口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千年古镇、民俗之乡”之美誉。它曾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交会的重镇,是西北地区著名的茶马互市,水陆物资集散地。自汉魏以来,河口为通往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交通要道之一,素有“金城西大门”之称,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这里曾是西出兰州最大的商埠码头。南街是河口三大主街之一,这里曾经商贾云集,驼铃声不断,贸易兴盛,商号牌匾历历醒目,街上主营粮油、茶盐、水烟、皮货、陶瓷、煤炭等,东西南北货应有尽有,四方贸易者络绎不绝。
“车马店”坐落于河口南街,部分水路陆路物资进入河口后先落脚此院,后经四方客商分散转运,运往西北各地,是四方货物主要的中转站。河口古镇依山傍水,地理位置独特,自唐宋以来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河口古镇还建有张公祠、张家巷、张氏国医馆等,增添了其独特厚重的人文韵味。河口张氏,先祖崇尚“读书”“为善”,古巷内牌匾及对联多处提及“读书”和“为善”。例如,张家巷坊门两侧对联上写有“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是读书积善来”,南城壕坊门两侧写有“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受这种祖训的熏陶,河口自古人才辈出,灿若繁星,诸如铁笔举人张维典、厚德重教的张克昌、乡间名医张其俊、舍粥救民的张鼎国等,他们的故事世代相传,感人肺腑。
如今,河口古镇集自然景观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西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八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