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呼和浩特经开区:“四下基层”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关键导向,把推动发展作为落脚点,各单位及基层党组织坚持统筹兼顾、上下联动,推动资源、力量、服务下沉,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为基层排忧解难,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四下基层”贴企心,以学促干创实绩。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经开区把“四下基层”作为密切联系企业的重要途径,落实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领导挂钩机制,完善重点项目包联工作,在基层一线倾听企业的愿望和呼声,力求在解企业之忧上出新招、办实事。

经开区按照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氢能产业链等精细划分,重新梳理统计重点项目,对新增的签约项目和在谈项目第一时间落实包联领导。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和各部门处级以上领导带队深入辖区企业,带头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察实情、出实招,致力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截至目前,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和各部门处级以上领导共调研163次,提出解决措施65条,真正做到“企”有所呼,经开区有所应。

“四下基层”,不仅仅在于“下”,更在于解决问题,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

——“四下基层”解民忧,助农纾困见实效。“党员干部们替咱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帮我们把红薯全卖了,这下,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当经开区产业办、经发局助力解决了红薯滞销问题,而且还帮着拓宽了销售渠道,沙尔沁镇一间房村村民张小红高兴得合不拢嘴,特意送来感谢信和锦旗,以表感激之情。

秋末冬初之时,张小红积压的4万斤红薯开始霉烂,她急在心头,却没啥办法。经开区相关部门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驻区企事业单位帮助张小红解决困难,产业办、经发局更是主动为她奔波搭桥,拓宽销售渠道,并鼓励职工积极购买,帮助其解决红薯滞销问题。

—— “四下基层”改善交通,为民铺设幸福路。乡村要振兴,交通要先行。为进一步改善村民出行环境,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铺设乡村振兴幸福路。

冬日暖阳,记者来到沙尔沁镇中此老村,干净、整洁、崭新的柏油马路映入眼帘,扮靓了美丽乡村。听说有记者采访,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夸赞道路修得好。据了解,这条路是村民们进出必经之路,过去,由于年久失修,路面老化,加之车辆长期碾压导致路面坑坑洼洼,每到雨季就积水,出行很不方便。为解决这一难题,经开区对这条路进行了升级改造,清除破损路面、加高拓宽、铺设沥青……仅用四天的时间,中此老村村民回家的路就平坦了、畅通了。

下一步,经开区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为乡村振兴助力,让乡村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宽。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