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打造区域心脑血管疾病诊疗高地

本报讯(实习记者 若谷)“梁主任我今天出院了,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与照顾。做完手术后我终于可以像以前一样活动走路了”。日前,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心血管中心一区主任梁长在正在病房查房,患者李大爷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

据了解,李大爷深受房颤困扰多年,且常年服用抗凝药,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近几年多次辗转北京多家医院检查、开药。两周前李大爷的病情加重,连日常走路这种轻微的活动都会出现心悸、气短症状,听人介绍说近期我市新增一家专门诊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公立三甲专科医院,而且医生都是北京的专家,李大爷马上来到医院就诊并办理了住院。

住院后,梁长在医生团队对李大爷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讨论,详尽评估,最终制定了左心耳封堵联合房颤射频消融“一站式”手术方案。经过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李大爷恢复了正常窦性心律,困扰其十余年的“心病”得以解决。

8月30日,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正式开诊,医院立足“大专科、小综合”的建设思路,以心脑血管专科为重点建设学科,同时涵盖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同时,医院引入对接国内一流技术团队、管理团队以及北京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带动了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像梁长在医生这样长期在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坐诊的北京专家有34位,分别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后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专家也会相继坐诊,让高质量医疗资源“直达”呼市,惠及首府百姓。

“对于患者的救治,除依赖医生团队高超的医术外,更离不开先进医疗设备的配合。从高端设备、检测项目、医疗技术各方面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和北京的医院媲美,北京可以做的检查我们可以做,北京可以做的手术我们也可以做,呼和浩特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北京一样的高水平医疗服务。”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院长张萌介绍,目前医院设置中心手术室8间,DSA平诊导管室3间,DSA急诊导管室1间,其中1间导管室建设成为双臂杂交手术室,用于应对各种突发内外科疾病。

走进医院导管室,只见宽敞的手术间里,无影灯、双臂DSA、IVUS-OCT一体机、血管旋磨机、三维标测仪……众多先进的设备映入眼帘。“导管室是专门进行心脑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场所,配备有高级的放射成像设备,可以让医生实时在手术过程中看到临床影像的更多细节,使微血管和细小病灶得以更加清晰地显示,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佳依据和治疗手段。”张萌告诉记者,自11月25日导管室开展第一台手术以来,截至目前,医院共计开展介入手术近百台。同时,设备投入使用的这段时间,还成功完成了左心耳封堵器,冠脉慢闭塞病变开通,左主干并分叉病变,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全脑血管造影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下周还将开展一台电生理射频消融手术。

“导管室投入使用大幅度提高了医院对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也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和就医体验。今后,我们要以高水平医院建设为起点,着力在‘开展一流技术,引进一流人才,配置一流装备,提供一流服务’上下功夫,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院运转效率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努力将医院打造为国内领先、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呼和浩特市标杆式公立三级甲等特色专科医院,全力保障首府市民健康安全。”张萌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