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美丽青城 文明花开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让志愿精神在首府大地传扬激荡

——全市各具特色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杨彩霞

近年来,首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市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活动亮点纷呈,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以奉献担当、真情大爱的实际行动,赋予志愿服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在赛罕区瑞光社区,市统计局的志愿者服务队正在开展“青城有爱,创城有我”主题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分组清理公共区域垃圾、楼道堆物,规范摆放自行车,铲除“小广告”,同时向物业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居民群众发放创城宣传册、垃圾分类宣传页,普及创城知识,讲解“市民文明公约”,倡导垃圾分类,号召践行文明行动。

为进一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创新志愿服务内容,连日来,我市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纷纷加入志愿服务工作中,通过政策宣讲、科学普及、普法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主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我市设计制作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明白卡”,通过开展“在青城、知青城、爱青城”走访入户“敲门行动”广泛发放,收集汇总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把群众需求进行梳理分类,以志愿服务项目的形式,定期组织志愿者或志愿团队实施。通过推广使用自主开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优势,进一步完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工作流程,使志愿服务项目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

在托县古城镇,村民们正在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一支支志愿者服务队对村中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村居以及公共绿地、河道等处进行保洁,排查清理卫生死角,确保街道路面、背街小巷干净整洁,垃圾及时清运。

“今天是一次大扫除,我们发现镇里还存在卫生死角,部分村民维护环境的意识也有待加强,我们还需要加大清扫和宣传力度,让家园更整洁。”志愿者吴昊说。

清扫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又做起了创城宣传员,他们动员小区居民一起打扫卫生、捡垃圾,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如今,全市成立了旗县区志愿服务总队,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明单位职工纳入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动员社会组织、两新组织、网格员、楼栋长、村居民加入志愿者行列,通过政策宣讲、科学普及、普法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主题,积极开展创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全面提升了市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高考期间,有雷锋车队耐心等待;大型活动中,有志愿者的微笑引路;在贫困村,有志愿者与青少年欢声笑语;大街小巷里,有党团员志愿服务队在进行卫生清扫、文明交通引导和创城知识宣传……如今,志愿服务已成为青城一种社会新风尚。

“您好,请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了您再过马路!”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的教师们正在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创城以来,首府各学校广泛开展了争做志愿者、共创文明城等活动,全市10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到了环境保护宣传宣讲、垃圾分类、疫情防控、清理小广告、创城知识普及宣传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活动达6000余次。持续开展了“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和“永远跟党走”“石榴籽心贴心”等志愿服务活动1.78万次。各中小学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影响带动超过5万多个家庭一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典型、志愿服务品牌的层出不穷、精彩呈现。如今,志愿者已是首府这座城市里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大家用行动进一步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青城大地传扬激荡、开枝散叶。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