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彩霞)隆冬时节,位于双台什街以北、东影南路以东的双台什学校施工现场依然热火朝天。目前,2栋教学楼已施工完毕,宿舍楼和报告厅也已封顶。记者了解到,这里将挂牌为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分校,是赛罕区即将落地的又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建筑面积共35000平方米,包含2栋综合教学楼、宿舍楼、餐厅、报告厅等硬件基础设施,以及人防、门房等附属设施,设计了60个教学班,新增学位2700个。建成后将为助推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更高水准的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学校预计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赛罕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项目办主任王晨亮说。
2023年以来,赛罕区聚焦“教师紧缺”“教育资源不均衡”“办学特色不突出”等教育领域突出问题,实施“优质资源扩容工程”“四名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三大工程”,提升师德践行能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教科研引领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办学治校能力“五项能力”,不断推进教育工作提质增效、惠民利民。
市第二十九中学与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盟办学、市第九中学与市第二中学合作办学,市第三十九中学金地校区启用……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提升区域优质均衡水平,赛罕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7所农区小学加入城区4个小学教育集团,实现农区小学“名校+”全覆盖。在市第十一中学设立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金河校区,提升农区中学办学水平。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达到12个,覆盖学校、幼儿园46所,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一体化快速推进。深入推进联盟办学。市第九中学与市第二中学开启第二轮合作办学。赛罕区政府与内蒙古大学合作共建,市第三十五中学和新桥小学成为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小学,内蒙古大学投入近800万元改善内蒙古大学附中、附小办学条件,支持恢复高中办学,派出由18名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对高中办学进行专业指导。
为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赛罕区紧抓“引”“育”“培”“留”四个环节,以检视整改为契机,及时发现解决制约教师人才发展的难点问题,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作为提升办学治校、教书育人水平的突破口和决胜棋。截至目前,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等方式录用编制内教师57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45人,公费师范生61人,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161人,极大缓解了全区教师紧缺状况,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
为突破教育领域“模式单一”和“千校一面”同质化发展瓶颈,赛罕区大胆探索普通高中高水平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之路,推动普通高中从“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转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积极构建“1+N”办学新模式,从1门课程“深挖”,“挖”出涵盖N门学科知识的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创建市第十八中学美术特色教育,开设油画、书法、国画等全方位模块课程,面向有一定美术技能的学生开设写生等实践课程,将美育融于学生成长。同时,创办市第三十五中学新工科实验班、实施内蒙古航天学校体育特色教育等,走出一条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最大限度满足了教育发展过程中家长安心、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整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