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市不断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

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优化引导服务、升级硬件设备、增设法律咨询窗口、建设智慧自助办理区、全力推进“同城化”协作……近日,市自然资源局开展“借鉴经验促提升、打造新城示范大厅”行动,不断开拓不动产登记新格局。

期间,市自然资源局通过升级改造预约取号系统,实现老、病、残、孕、军等即来即办;将24项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的办理要件、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在服务大厅电子屏循环播放;分区域增设广告机等设备,介绍该区域办理业务类型等内容;升级微信公众号,使群众预约更便捷,理解更清晰。增设两台自助发证终端,提高发证效率;对130余台老旧计算机安装固态硬盘、增加内存,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增设法律咨询窗口,由律师和业务骨干值守,实时解答群众相关问题;落实服务带班制,制定不动产“走在前、作表率”便民服务值班制度,相关包联副主任、大厅负责人周六、日延时服务时必须在岗,不动产登记中心主要负责人每周轮流下沉服务大厅,为企业、群众纾难解困。

同时,加强培训提高服务能力。每日对当天疑难问题进行研讨,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推动解决;每周四邀请法律顾问剖析典型案例,提高防范登记风险能力;业务组工作人员定期轮岗学习,提高业务服务水平,培养精通全业务的工作人员。建设智慧自助办理区,合理规划大厅现有空间,增加设备终端,建设扫描复印、信息查询、打印证书一体化空间,打造科技赋能、舒适便民的自助办理业务区域。全力推进“同城化”协作,呼市、包头市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实现“异地受理、异地缴税、异地发证”,为进一步推动“呼包鄂乌”四城通办及“京津冀晋蒙”五省区通办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售楼部远程终端线上读取身份证件和手机缴费,即可自助办理房屋转移登记业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