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火树银花间 品味青城“非遗年味”

●本报记者 刘沙沙 通讯员 梁良 杨婷

龙启中国年,烟火满青城。 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塞外青城处处散发着别样的年味。青城的年味,透着北疆草原千百年的历史余韵,留着晋西北淳朴直白的民风民情,和着潮流与时尚的节拍,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色非遗。

打铁花——最炽热的非遗浪漫

在华北平原大地,打铁花是一项流传了千年的民间传统表演,寓意“打花打花,越打越发”,希望生意红火、增祥瑞、保平安。

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万千铁花冲破漆黑的夜空尽情绽放,这是华夏文明里对“热烈”最好的注脚,也是光影流转了千年的中式浪漫。

在新城区的冬夜,打铁花绽放出的流光溢彩,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近距离体验到了这一国家级非遗的魅力,也为这片土地留下了“热辣滚烫”的新年祝福。

画糖画——最香甜的非遗美食

化糖、搅拌、绘制……一幅美味又漂亮的糖画便一气呵成,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各种造型。麦芽糖的香甜搭配吉祥喜庆的图案,新年的喜庆和吉祥透光而来。在新城区恼包村,糖画艺人用自己的巧手,为前来游玩的人们增添了一份包含着“丰收”的幸福年味。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糖灯影儿”,所有的工具仅一铲、一勺、一板。

舞狮游龙——最铿锵的非遗表演

在恼包村的非遗大集上、在新城区政府广场的社火表演中,都少不了舞狮游龙的身影。高跷队、舞龙舞狮队和威风锣鼓队卯足了劲儿表演着自己的“看家本领”,舞龙、舞狮、跑旱船、扭秧歌……表演队伍仿佛看不到尽头。两旁围观群众也是欢声笑语不断,不少人还随着锣鼓点一同载歌载舞起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只为这一季,一岁最盼这一时。春节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多的是一种寻常百姓的生活仪式感。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