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美丽青城 文明花开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首府:从文明出发 让幸福落脚

●本报记者 杨彩霞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幸福接力。

“美丽青城 草原都市”,一帧帧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诠释着城市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漫步大黑河畔,徜徉于绿树碧水的美不胜收;驻足城市街头,感受车水马龙间的秩序井然;走进居民小区,沉浸在崇德向善的美好氛围……文明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发展的强劲动能。

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涵养“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初心,秉持“一流定位”“精致城市”“精细管理”理念,以为民之心弘扬城市精神,以文明之力提升城市品质,举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补短板、强弱项、攻难点,着力筑牢文明风尚的“筋”与“骨”,打造全民共建共享的“灵”与“魂”,实现市民幸福指数与城市文明指数双提升。

缔文明之约,造文明之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高位谋划、高效统筹、高频督导、高质落实,以上率下,推动创城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2023年,市委将创城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市委全委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高位部署,推动全市形成抓创建、树新风、惠民生、促发展、提效能的工作格局。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创城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推动建立环境卫生、物业服务企业、集贸市场、共享单车及社区网格员月度考评机制,市民对创城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如今的呼和浩特,从机关到社区,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人人参与创城,个个奋勇争先,全员上下齐心,文明前行的脚步充满了磅礴力量。

“你好,请戴好安全头盔,减速行驶。”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期,在城区主次干道交通路口,都能看到“红马甲”的身影。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市民的行为习惯在改变,素养在提升,养犬的市民自觉给狗拴上狗绳、司机自觉礼让行人、行人过马路自觉等候红绿灯、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暖色。

一城文明风,满目气象新,每一张志愿者的笑脸,每一次俯首捡垃圾,每一次斑马线前的礼让,都是一道道文明风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家用实际行动为创城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创城需要全面发动、全员参与。2023年,我市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龙头工程”,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和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履行社会责任,我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干部职工参与包联路口文明交通劝导、结对共建等志愿服务活动。评选发布38户第四届呼和浩特市文明家庭,开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廉洁家庭、绿色家庭等特色创建活动,建立家庭文明建设“一月一活动”工作机制,开展“好家风进万家”基层巡讲活动,举办“家风家教话传承”等家庭文明建设活动230余场次。开展“牢记嘱托 强国有我”2023年呼和浩特市文明校园巡礼、“小手拉大手 文明一起走”“创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等青少年系列主题活动1000余场,全力打造47所雷锋学校创建工作品牌,举办“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雷锋学校创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学雷锋、育雷锋、做雷锋”主题实践活动1100余场,涌现出400余支雷锋中队、英模中队,选树雷锋式好少年300多名,173所学校组建了家长、教师“雷锋护学队”“护学岗”。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为亮丽的底色,幸福是人民群众孜孜不倦的追求。呼和浩特从文明出发、让幸福落脚,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统领,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努力深化理念创新、工作创新,不断完善各类工作机制,点滴提升,潜移默化地让文明之风吹遍青城大地,让幸福之花不断发芽,向着幸福首府建设迈步前行。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