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好,一般是不买元宵的。再说那时物资匮乏,买元宵是凭票供应的,即使农村的殷实人家,也因交通不便很难买到元宵。不过,母亲是个注重生活仪式感的人,从我记事时起,每年都给我们做“元宵”。母亲的特制“元宵”就是土豆丸子,土豆切成小丁,放了猪皮丁、少量肉丁、土豆粉和莜面,再加了葱、花椒、盐等调料,搅拌均匀后,用手搓成一个个小丸子上笼蒸。每年的元宵节晚上,母亲都会做满满的一大笼,而且每一次母亲都会隆重地招呼我们:吃元宵了。
第一次吃真正的元宵,是我上初一那年在同学家吃的,当时我心里还嘀咕,她们家的元宵怎么不放土豆和猪皮?不过,同学家的元宵实在是太好吃了,轻轻咬开软糯的外皮,糊状的馅料流出来,甜得令我不忍下咽,那种滋味,沁人心脾。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母亲也不再做她特制的土豆、猪皮“元宵”了。每年的元宵节,当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元宵时,我们也会提起童年时母亲做的土豆丸子,每当此时,母亲就幸福又狡黠地笑了,她说,骗了你们整个童年。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有了,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虽不尽相同,但吃汤圆或元宵是举国上下无论南北一致的传统,也是元宵节最必不可少的习俗。元宵是北方的习惯叫法,汤圆是南方的习惯叫法。其加工制作方法南北也不同。在南方,汤圆的做法类似包饺子,首先将糯米粉做成面团,然后将醒好的面团揪成小剂子,放入馅料包好后搓成圆形,煮熟的汤圆光滑软糯,口感也更劲道。北方元宵的做法俗话叫“滚元宵”,制作上比较复杂,馅料也比汤圆硬,首先把馅料分成小块,过水后和糯米粉盛放在容器里,然后再滚来滚去,使馅料均匀沾上糯米粉,直到糯米粉把馅料包裹成一个核桃般大小的球,再搓圆。元宵可以炸着吃,也可以煮着吃,由于其表皮干燥,煮着吃松软可口,炸着吃外皮酥脆,有点类似炸糕的口味。我工作后,每到正月初十左右,呼市旧城北门的店铺门前,长条台子上早早就摆好了几个盛放着糯米粉的大笸箩,穿着白大褂的店员们在店铺门口娴熟地滚元宵,动作利落、一气呵成,吸引着路来路过的市民们,大家都是会称几斤回去。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运输条件的快捷和过去也不可同日而语,南北饮食文化也有了更多的融合,汤圆,因其方便的可冷冻条件,逐渐走进了北方人民群众的餐桌,除了元宵节,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而元宵,因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冷冻后容易开裂,只有几天的保鲜期,所以,只有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才可以吃到,所以,北方吃元宵,更增加了生活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