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健康 上一版   
上一篇

儿童贫血 中医有妙招

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儿童最常见的贫血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物质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那么,贫血了有什么表现呢?中医又是如何防治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闫融。

“贫血的表现根据其发病的程度有所不同,一般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易疲乏、不爱活动;或者食欲减退、异食癖、呕吐、腹泻,甚至是口腔炎、舌炎等;也可出现烦躁不安、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心率过快、呼吸加速等。” 闫融说。

中医是如何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呢?闫融说:“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中医学‘血虚’范畴。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肾精充足,则可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若孕母体弱或孕期调护失宜,小儿先天禀赋虚弱,精髓不足,气血内亏而发为贫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喂养不当,精微乏源或久病耗伤损伤脾胃,则无以化生气血,也可造成贫血。心主血,肝藏血,心、肝功能受损,血的生成与运行失调,也可导致本病发生。因此,中医通过脏腑、阴阳、气血的辨证将小儿缺铁性贫血分为脾胃虚弱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一般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根据孩子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小儿生血糖浆、健脾生血颗粒等中成药。”

“小儿推拿和艾灸也对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有一定促进作用。”闫融介绍,小儿推拿疗法是传统中医学的特色治疗技术,主要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通过专业手法对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以达到补益脾肾、调和脏腑的目的。对于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以推补脾经、推三关、补心经、分手阴阳、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摩腹、揉血海、捏脊等。艾灸疗法主要是借助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叶,性温,可暖气血温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可取膈俞、足三里、隐白、三阴交为主穴,配气海、命门等进行艾灸疗法,不仅可促进小儿消化吸收,还可提高小儿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该如何预防?闫融说:“胎儿先天储铁不足或饮食中铁摄入少均可导致贫血,因此小儿应尽量做到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定期组织儿童青少年体检,进行血红蛋白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诊断治疗。消除原发疾病造成的铁吸收障碍和损耗, 如慢性腹泻、慢性失血等。合理搭配膳食,促进铁的吸收。贫血患儿主要原因还是和平时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因此饮食上可多食用铁含量丰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食物,首选动物性食物如精肉、动物肝脏、动物血、鱼类等;蔬菜类,如木耳、冬菜、菠菜、芹菜等。维生素C有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在补充铁含量丰富的食物时可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油菜、生菜、猕猴桃、苹果、红枣等。”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