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随着天气转暖,人群聚集场所中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增加,我们要科学预防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较高。甲型和乙型流感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冬春季尤为多见。
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体温达39至40摄氏度,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畏寒、寒战、肌肉关节酸疼、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伴有食欲减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流感主要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手触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接触口鼻容易引起感染。需特别关注65岁以上的老人、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孕产妇以及具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等。
家庭及个人怎么做?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不喝生水,食物应煮熟煮透;勤洗手,适量运动,保持规律作息;适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前往人流密集场所应佩戴口罩,保持人际距离;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勤通风消毒;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暂缓上学或者工作。
学校及托幼机构怎么做?落实晨、午检制度,及时隔离病患;严格病例管理,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监测,以及加强食品、饮水安全管理;加强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保持空气流通,做好室内外清洁与消毒。
(据《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