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梅
近日,花了最美人间四月天的一天半时间,在呼和浩特(Hohhot,青城)考察学习。
时间虽短,感受颇丰。作为异乡客,有更鲜明的第一印象,这里浅浅记录两个不常见的角度:尺度和温度。
第一个角度是尺度。
我去过许多地方,最爱这种景象:一马平川的田地,一望无际的麦浪,一碧千里的草原。平坦的天际线一直延伸到远方,直到轮廓因遥远而变得模糊。脚下的土地是褐色而温暖的,散发着草芽的芬芳。
在距呼和浩特中心城区20公里的和林格尔新区就有这种强烈的感受。抬眼四望,除了远方冷峻露骨的大青山,满眼都是平坦广阔的敕勒川。冰雪已经褪去,青草尚未铺盖,大地坦白裸露而满腔赤诚。在温暖的春日阳光普照下,宏阔感、踏实感和获得感瞬间拉满,敬畏感、豪迈感和震慑感直扎心扉:
这地方真大!无垠的土地!辽旷的新区!
第一印象大气闳深,这在那些被群山环绕或被楼群拥挤的地方是体会不到的。在我的家乡兰州体会不到,那里两山夹一河,抬头只见高山和高楼,第一感受为人类的渺小;在我居住工作的南京更体会不到,虽然地处江南平原,但那里满眼葱茏,密匝着人群和人造物,第一体验是同类的竞争。
在无边的空间感面前,时间变得没那么紧要。眼光会放得长远,跳出人的尺度,摆脱世俗羁绊,去思考更宏大的主题,做寻常不敢想不敢为的事情。俗话说就是把格局拉大,想得更宽、看得更远、行得更从容。
此行参观了伊利和蒙草。同为杰出的企业,它们以世界级的眼光,大手笔的创新和超前的研学设计,在高原草原腹地创造了各自的产业帝国。
呼市的数算产业也令人惊叹。利用得天独厚的能源天赋(风光火储氢)和到北京的距离优势,主打东数西算,高超而前瞻。再就是航天产业、生物疫苗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向阳生长,隐秘而伟大。正如呼市当家人所言:那些时髦的词儿,在这里都落地了。
这就是我的第一感受:大手笔、大格局、大气魄。在绝对的尺度面前,精致算计没有了意义。同样,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味地取巧求快也不再必要。
第二个角度是温度。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几乎遇到的每一位呼市朋友都将“四季分明”作为自家招牌,向我们这些南方小土豆热赞力荐。此外还有人们熟悉的民族歌舞和草原美食,都在作为这座城市的特色标志,进行着文旅推广。可青城的魅力又岂止于此?
在我看来,青城之恋,还有一部分来自这座城市的温度。是一岁一新的草木丰荣,是有滋有味的人间烟火,是向善向美的永不罢休,是人和人、城和城之间的生生不息。
作为北疆城市,这是个标准的北方汉子。他棱角鲜明、粗犷爽朗,热情开放,畅通了欧亚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稳稳地承载着祖国向北开放的战略要务。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他还有跨越文化界面的特殊价值,像新生儿一样始终保持好奇和敏锐,将传统和创新融汇于此,把人文和自然共振于此,让民族和世界脉动于此。
我想花一点点笔墨记录此行观察到的两个片段:雕塑文化和蒙古马精神。
一个是坐落于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旁的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这里曾经是占地150公顷、电网密布的高压线走廊,近年来被呼市市委市政府匠心独具地打造为可比肩纽约中央公园的城市绿肺、文化地标。在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美术馆等现代风格建筑组团中,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提供了更为沉浸的氛围,将东西方雕塑经典和当地的新锐创作陈列在一起,在文化对话和碰撞中滋养着城市意蕴。
另一个是蒙古马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发扬“蒙古马精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是对内蒙古儿女的干劲、拼劲和韧劲最有力的诠释和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顺及,我们在行程中还造访了一个名叫奥威的马场,跟着讲解老师学到了点皮毛知识,在此现学现卖分享一二。按照气质类型,可分为热血马、温血马和冷血马三类。这种分类法类似于早些年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一样,不代表真的有血温差异和黏度差异,而是心领神会的通感法则:
热血马,是跑得最快、最为健美的马。它们身无赘肉,热烈奔放,活力四射,疾速如风,但同时也性情刚烈难于驾驭,且耐力有限。典型如赫赫有名的汗血宝马。
冷血马,是最为实用、最为朴实的马,它们魁梧敦厚,安静沉稳,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例如用来拉车带货的驮马或挽马,速度不是它们的目标,渡人渡己才是它们的使命。
温血马,介于前两者之间,在体型、个性和脾气各方面都恰好中庸,实际上也是由它们杂交培育而成。活力和耐力兼备,勇敢和稳重皆具,进可攻退可守,如春风拂面,似秋韵绵长。上文所述的蒙古马就是代表。从这个角度看,包容并蓄、开放融合或许是蒙古马精神的内核所在。
飞机快着陆了,这篇小文章也收尾了。篇末总结:放大尺度,保持温度。目光要远,心中要暖。青城之恋,一见倾心。
(市社科联推荐 作者系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学院教授、政策研究与规划处处长。4月8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包钢会见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黄维一行。卢晓梅教授在受邀专家团队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