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
温暖工程作为“六个工程”之一,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将举全区之力、倾情倾力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首府呼和浩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建设宜居城市的一号民生工程。首府要以“六个工程”建设为契机,既要通过科技“突围”工程为未来发展积蓄“硬实力”,也要通过温暖工程为当下发展扫除障碍夯实基础根基。
实施温暖工程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务实行动
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内蒙古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10度到零下20度之间,供暖期长达6个月、遇到寒潮气温骤降,老百姓对于供暖的关注更高,对供暖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冬季暖气不热、室内温度不达标成为近几年全区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这一情况在呼和浩特市也存在。近几年来,首府市民通过12345和市长/书记信箱反映的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下水道堵塞、暖气不热、供排水不畅、燃气加装等硬件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方面。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城市,与区内其他盟市相比人口规模大、集聚效应强,供热面积范围(2022年城区供热面积达1.65亿平方米)和供热管道长度(2022年供热管网6500公里)均位于全区第一位,供暖问题涉及的人口规模大、波及的范围广,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首府市民的正常生活。温暖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对首府市民急难愁盼的积极回应,对于保障和改善首府市民日常生活极端重要,必须下功夫、花大力气解决好。
实施温暖工程是加快城市更新的基础要求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到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正在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的提质改造和增量的结构调整并重转变。早期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开始老化,部分地下水管道不畅通、燃气管道老化、供热管线管网跑冒滴漏导致安全隐患逐渐显现等问题,迫切需要更新改造,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在北京等21个城市(区)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2023年我国在设区的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2021年11月,呼和浩特市被住建部确定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同时,入选住建部城市体检样本城市。通过分析城市体检结果,得出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城市面貌呈现“东新、西旧”,公共服务设施呈现“中心挤、周边少”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呼和浩特市明确提出了区片更新、街道更新、完整社区、管网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历史文化保护、公园绿化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更新内容。温暖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将有效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居住条件,必须下功夫、花大力气解决好。
实施温暖工程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有力抓手
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高品质城市。”2023年自治区出台了关于支持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首府打造成为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的“美丽之城”是基本目标之一。宜居城市评价标准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涉及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等方面。水、电、气、热、通信等市政公用管线是影响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最基础、最核心的因素之一,水、电、气、热、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不足,轻则影响生产生活,重则引发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威胁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咱们中国传统都是要面子,实际面子里子要一起要,要更重里子”。呼和浩特在宜居城市建设中,要深刻认识地下管网的重要性,要以温暖工程为抓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统筹实施水、电、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和隐患治理,全面提升“里子”工程的保障能力,夯实城市安全发展根基。
实施温暖工程,要坚持体检先行
供暖问题之所以成为民生热点难题,与其本身的复杂性密不可分。暖气为什么不暖,原因来自多方面:硬件设施故障、管线管网老化、房屋保温性能差、供热企业服务不达标、居民欠缴供暖费都有可能造成暖气不暖。城市体检是实施温暖工程的前提,要通过城市体检摸清底数、搞清楚暖气不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另外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城市体检阶段应特别注意征求居民意见。供热管线改造既涉及公共区域管线改造,也涉及楼内老化供热管道改造,尤其是入户改造立管难度不小。要不要改造?居民顾虑什么?觉得家里温度正常,暖气管也没跑过水有没有必要参加改造?入户改造立管是不是要列入必改项目?资金如何分摊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征求居民意见才能切实弄清楚,应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改造方案设计,通过实施居民提议、群众商议、社区复议、专业审议、最终决议的方法,科学精准制定改造方案。
实施温暖工程,要坚持系统推进
温暖工程作为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一是打造“源、网、站、户”四位一体供热保障体系。当前供热公司的供热管网建设相互交叉却又互不相连。这种“各自为营”的供热模式,既缺乏安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热源的浪费。建设温暖工程,要在“源、网、站、户”一体化上系统发力,统筹谋划热源建设、管网布局、设施改造、智慧供热等项目。二是推进“水、电、气、暖、通信”一次施工统一改造。供暖改造与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多个环节接续进行,统筹不够、分头改造容易造成衔接不够、延误工期。因此要统筹地上和地下,先地下、后地上合理安排各类设施建设时序,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性、系统性,争取一次性改造到位,最大程度降低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三是促进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联动。基础设施改造涉及主体比较多,包括居民、物业、人防、住建、绿化、消防、安全监管、施工企业等,居民想怎么改、能不能这么改,设计怎么改,施工是否可行都需要发挥街道、社区的统筹协调作用,在改造前切实组织各方充分协商沟通,避免各自为政,确保改造成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期待。
实施温暖工程,要统筹建设和运行
温暖工程作为市政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建设流程包含规划、建设及运营三个关键阶段,能否真正让温暖工程变成暖心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建设和运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要统筹当前和长远。既要着眼当前,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设计管线管网,又要放眼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合理确定管线管网设施的空间位置、规模、走向等,为城市管线管网承载能力和保障能力预留充分的裕度。二是要统筹建设和运行。在建设期间,要通过严格挑选施工队伍资质、严格落实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竣工测量等制度,广泛拓宽居民反映工程问题渠道,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在运行期间,要考虑后续运行需求,安排相关主体提前介入,尽最大可能避免规划建设阶段问题影响基础设施后期运行。尤其是要加强对供热企业的管理,通过完善供暖企业准入、补贴、奖励、退出等机制,督促供热企业及时受理、处置用户投诉,推行供热质量综合评价管理,按照评价等级实行分类管理,不断规范供热市场秩序。
(作者单位: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管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