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艳霞)学校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窗口,近年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秉承“薪火相传、止于至善”的百年老校精神,以“明德修身,格物致知”为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凝练校风、教风、学风,积极营造符合现代大学精神和职业教育要求的校园文化,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注重品牌打造,让校园文化建设“亮起来”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立足实际,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健康向上、情趣高雅、吸引力强的思想教育、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打造届次化、品牌化活动,积极建设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平台,着力在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办出亮点上下功夫,建立“品牌活动重点扶持、传统活动引导创新、小型活动企业支持”体系。
此外,学院积极开展先进教学单位、师德先进个人、三好学生等表彰活动,营造学习先进、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通过中国梦、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做有志、有德、有为的好青年。
注重宣传引导,让校园文化建设“热起来”
学院内,“一基地两湖三廊三广场四园四馆”的文化景观群,以及“自然优美、疏落有致、四季有景”的校园景观,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环境育人的功能进一步提升。
同时,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把网络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文化建设,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努力打造清朗校园网络空间。充分发挥校园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打造具有学院特色、时代特征的“易班网”和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完善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发挥宣传舆论阵地的引领作用。
注重实践养成,让校园文化建设“动起来”
学院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实现实践育人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扩大社会实践规模,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专业技能提升相结合、与创新创业训练相结合,不断完善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重大活动、节庆礼仪各个环节,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并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个人”等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课堂、创建文明食堂、创建文明宿舍”等“五创建”活动,创设大学生“文明监督岗”,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因教学成果突出,先后被评为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自治区数字校园标杆学校及“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实验高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