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吴香凝)“感谢呼和浩特市救助站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对郝宪英老人给予的救助帮扶。”近日,呼和浩特市救助站收到这样一封感谢信。
呼和浩特市救助站是我市唯一一所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保护机构,致力于帮助长期流浪乞讨、拾荒的受助人员实现妥善安置。在2022年疫情期间,由于流浪乞讨人员郝宪英没有户籍,相关街道及所在地民政部门无法落实特困人员的相关救助,于是将老人送至市救助站。
郝宪英来到市救助站后,工作人员立即通过他的指纹、人像、体貌特征等进行快速寻亲,在全国救助寻亲网、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等发布寻亲公告,同时为他采集DNA数据进行信息比对。由于老人的户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注销,且直系亲属均已离世,因此其户籍办理存在时间跨度长、遗留问题多、个人资料难以寻找等诸多问题,办理证明困难重重。在等待的过程中,救助站为老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照料,并定期为他开展心理疏导和康复服务,保障老人的身体、心理“双健康”。在市救助站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恢复了老人的户籍,办理了户口,还为他对接好了养老机构,让他得以安度晚年。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郝宪英老人的成功安置是救助寻亲与落户安置工作的一个缩影,更是市救助站竭尽全力帮助受助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承诺。下一步,市救助站将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做好民生救助的兜底保障工作,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