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北疆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在守正创新中传承非遗剪纸艺术

——记土默特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还秀

李还秀正在创作

剪纸作品《产业振兴》

剪纸作品《生态振兴》

剪纸作品《石榴花开,籽籽同心》

剪纸作品《人才振兴》

●本报实习记者 刘艳霞

一纸一世界,一刀一乾坤。剪纸在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流传了1500多年,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大家的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家以剪刀为笔,记录时代,为时代讴歌,为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土默特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还秀介绍,剪纸工艺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也正是因为这种地域文化差异,才让剪纸这一非遗项目在各地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土默特剪纸艺术可以说是粗犷豪放中透露着技巧、厚重深沉中蕴藏着灵动,充分展示出北方人民淳朴、率直的性格特征。2019年2月,土默特剪纸被评为呼和浩特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指尖乾坤,剪纸传情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随着剪刀翻飞,巧手拨动,一幅幅精美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作品便映入眼帘。这是记者在土左旗毕克齐镇土默特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还秀家中看到的场景。作为土默特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还秀在继承前人剪纸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她的剪纸作品《农民画》融入了剪纸和绘画技艺,受到了民俗专家的一致好评,并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博物馆的馆藏行列。李还秀在满心喜悦的同时,也坚定了将剪纸技艺传承下去的信心。

“我六七岁的时候,村子里都是那种传统的纸糊的窗户,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看她们拿一把剪刀,不用样板,也没有画稿,就像变魔术似的,一张张纸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幅幅充满喜气、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看得多了,我也开始动手跟着学,不知不觉中就喜爱上了剪纸,投入到了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李还秀说。

设计、勾镐、剪、刻、撕、贴……李还秀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剪着手中的作品,她告诉记者,剪纸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的剪纸作品2011年获得全市民间剪纸大赛一等奖,她也先后荣获“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文艺志愿者”“土左旗首届道德模范”“草原英才”“土左旗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创新题材,匠心传承

李还秀的剪纸作品没有现成的图样,全靠自己在生活中留心捕捉创作题材,反复构思,她随手就可以将事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红纸上,除了传统的剪纸题材,她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创作出一批贴近生活、适应新时代、新时期的新作品,深受群众的喜爱。

记者采访时,李还秀正在教大家创作剪纸作品《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只见她端坐桌前,以剪代笔,纸随剪转,动作十分娴熟。片刻之间,一张张如石榴般鲜红的宣纸就在她的手下呈现出精巧细致、多姿多彩的精美图案,将民族文化与剪纸艺术生动融合,表达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描绘出在党的领导下,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同富裕。

从窗花小品、地方民俗,到山水人文、地域风情……随着时间推移,剪纸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多年来,李还秀先后创作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民族团结、农民百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喜迎二十大等多个系列近千幅剪纸作品,用剪纸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以剪纸作品表达对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美好祝福。

李还秀说:“剪纸不仅是一项技艺,更蕴含着一种土生土长的文化自信。作为一名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普通党员,深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我看来,手中的剪纸红就是最亮丽的、令人骄傲的‘中国红’。”

李还秀经常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推进非遗文化进课堂、进乡村、进社区,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丰富了群众及学生的文化生活,又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的艺术魅力,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她说:“希望有更多有传承能力的年轻人加入到剪纸艺术的发扬和传承中来,让这颗民间技艺的璀璨明珠在未来能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推广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李还秀不仅注重传统剪纸民间艺术的传承,还积极探索如何让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她自发组织周边近百名农村妇女开展剪纸培训,带动她们把剪纸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并将剪纸作品演变为产品,既传承了非遗文化也给大家创造了收益点。

“随着我的剪纸作品受到欢迎,想学习剪纸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在上级领导帮助下我在兵州亥村委会成立了‘李还秀讲堂’,加上几位村里原来就会剪纸的老师傅,我们一起为有兴趣、想学习剪纸的村民教学。”李还秀说。

2020年,毕克齐镇依托李还秀的剪纸技艺,成立了土左旗红秀剪纸艺术合作社,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剪纸文化走上文创产业发展道路,既让非遗技艺真正“活”起来,也助力了乡村振兴,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村民邢爱生便是红秀剪纸艺术合作社的成员之一。“和李还秀老师学剪纸后,我的剪纸手艺越来越好,有不少顾客喜欢我的剪纸,我也能靠着卖剪纸作品贴补家用了!”每每讲起自己和剪纸的“情缘”,邢爱生脸上总会有藏不住的骄傲和笑意。

李还秀一直在用自己的激情与智慧传承、创新、发展着剪纸这项民间传统技艺,她告诉记者,她现在觉得特别有干劲儿,希望自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广上能再出一份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走近非物质化遗产。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