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成玉
白驹过隙间,夏往秋继。当人们还被暑热团团包围、日日折磨,想方设法避暑纳凉时,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在“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中缓缓拉开帷幕。
立秋,表示孟秋开始,禾谷开始成熟,收获的季节到了。所谓的春华秋实也。《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说文解字》云:“秋,禾谷熟也。”《管子》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减少或下降。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小暑大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即“三暑”中间夹一个“立秋”,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伏天”串起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可见,立秋节气有着承上启下之作用。
风禾尽起,盈车嘉穗。从丝丝凉风开始,季节便丰腴着沉甸甸的故事,也奏响季节轮回的旋律。蓄谋已久的秋风晕染着金色的田野,万物争先恐后地拔节、成熟、添彩,处处流淌着诗情画意。甘甜的金风,诱人的瓜果,醇香的五谷,将季节描摹成斑斓的宫殿,工笔为壮阔的海洋。金色的葵盘,孕育着密实的希望;亭亭的玉黍,怀揣着颀长的喜悦。鲜红的辣椒,张扬着靓丽的色彩;翠绿的青椒,闪烁着鲜嫩的光晕。橙黄的葫芦,发育着粗实的身孕;殷红的蕃茄,炫耀着太阳的光芒。树上悬挂的苹果梨露出羞涩的神情,地上堆积的大西瓜布满墨绿的条纹……河套地区的人们忙着麦后复种燕麦草、白菜、蔓菁等,期待着土地再次奉献热忱。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初秋时节,虽然还是烈日当空,暑气逼人,但昼夜温差开始拉大,一早一晚悄然生发的清凉会让人神清气爽。正如林语堂先生在《秋的况味》中所言:“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
伫立于初秋的田野,五彩的斑斓濡渥着干涩的双眼,纷纭的意象填充空洞的脑海,岁月的年轮划过又一个人生的驿站。“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就是一年,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遥望西天,“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罗曼罗兰对暮色秋景寄予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情感,笔触细腻,开雾睹天。
生而热忱,终也欢治。万物和睦相处,又独自生长。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它们与世无争,在阳光、雨露、空气的滋润下,都能坚守自己的生长本能和规律,一如既往地将果实孕育得有棱有形、有色有味,无怨无悔地将一生捐给人类。白首不渝,矢志不移,无欲无求,一生如此。它们活出了自己的品格,活出了自己最想要的模样。于人而言,启迪多多。
清阳曜灵,和风容与。走进秋天,犹如走进记忆的广场。妩媚的月亮播洒着浓浓的乡愁,古老的传说赓续着岁月的序章,生命的果实养育着匆忙的时光。“鱼鳞似的白云渐渐地消散了,天幕的蓝色也淡了一点。只有银盘似的明月仍旧安稳地继续着它的航程。”(巴金《秋》)此时,我的目光穿过小区的幢幢高楼,投向那皎洁清凉美丽的圆月,脑海中浮现出乡下匆忙的岁月和月光的踪迹。秋日的乡间,月亮格外好看,水灵灵、胖嘟嘟、香喷喷的,情趣别样。在农家院落,它曾洗濯我的疲惫和郁闷,指引着我遥远的向往,然后,陪我一起上床,匍匐在大花被上,伴我进入幽幽的梦乡。那里寄放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质朴,贮存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懵懂,迷离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清幽,更发酵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情思。
初秋时节,昼夜温差变大,白天酷热,夜凉如水,但暑热还藏在千家万户,秋老虎还将伺机发威。节气上的立秋,只预示秋天将要开始,暑热式微,而气温真正走低,尚需时日,万不可期望过高。
大火西流又立秋,凉风轻拂内房幽;草木白露微微降,几个寒蝉鸣树头。古人将立秋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此时,金风习习,若轻纱拂面;树叶飘零,可一叶知秋。风中裹挟丝丝凉意,节气迭代,蝉联往复。
二候白露生。大雨之后降清凉,茫茫雾气露未凝。因雨后的清晨,大地上薄雾蒙蒙,庄稼的叶片上凝结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故曰白露生。“一场秋雨一场寒”,添衣加衾正当时。
三候寒蝉鸣。寒蝉居高声细微,茂树深处有余音。夏蝉隐去,秋蝉登场,在微风吹动的树枝若断若续地鸣叫。寒蝉之于秋天,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这是关于暑气消退的报道,炎热即将过去,凉爽即将来临。
江山如画,碧落坤灵。立秋节气准点到达,年轮驶向又一个站台。躁动和狂热缓缓减速,稳重和成熟则翩然上车。此时此刻,人们沐浴金色的秋阳,背负沉甸甸的收获,抖落黏黏的暑气,准备迎接“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