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8月15日,记者在托克托县新营子镇胡忽浪营村一处修复点看到,一排排节水灌溉管穿插于小树苗之间,满眼的绿色叫人怎能想到这里曾是私挖盗采的砂石坑。当时,山体被垂直开挖,最深处将近20米,周围黄土裸露,满目疮痍,安全隐患随处可见。自2023年9月北方防沙带——黄河重点生态区(呼和浩特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开始进场施工,这里的生态才得以一点点修复。
在不远处的黄河湿地管护中心章盖营村修复点,山体形成一个个斜坡状,不少地方冒出嫩嫩的小草。由于这里紧挨村庄,因此施工单位精心设计,在周边埋管、铺设排水沟,合理地引流雨水,以确保一方安宁。刚刚巡山归来的中矿复绿(北京)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刘建立告诉记者,目前这里已进入生态养护期,定点巡山是主要任务,在给树木及时补水的同时,防止附近羊群上山吃草。
同行的托克托县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负责人王润全对记者说,北方防沙带——黄河重点生态区(呼和浩特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托克托县治理区,实施周期为28个月,监测管护期为2026年至2028年,项目涉及27个图斑,划分为4个标段、14个治理区。目前,13个治理区通过土石方工程阶段性验收。
改善当地地形地貌景观,消除灾害隐患,让曾经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与基本恢复,这不只是托克托县实施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更是整个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就生态效益而言,项目实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消减入黄泥沙量,保护黄河生态安全;减缓土地沙化,巩固京津冀风沙源治理成果;维护大青山生物多样性。就社会效益而言,能够改善首府人居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就安全效益而言,能够维护黄河重点生态区及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安全,消除地质环境安全隐患,有效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厚植“北疆绿”,增色“中国蓝”。呼和浩特市抢抓机遇,自2023年3月开启项目申报程序,当年5月底申报成功,同年9月15日开工建设。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即2023年至2025年,覆盖全市467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治理图斑面积1306.05公顷,生态修复面积2767.62公顷,涉及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土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总投资5.6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亿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64亿元。
为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呼和浩特市政府在开工之前成立了北方防沙带——黄河重点生态区(呼和浩特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工作专班,多次召开调度会、邀请专家梳理和讲解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调度各参建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
2023年,项目修复治理绩效目标为701.22公顷,实际完成治理面积991.26公顷,绩效完成率141.36%。2024年,修复治理绩效目标为1491.46公顷,截至7月20日,已完成修复治理绩效面积809.01公顷,绩效完成率54.24%。目前,全市共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800.27公顷,项目总体施工进度达到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