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法治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让更多矛盾化解在早、解决在小

——呼和浩特市政协推动“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走深走实

●本报实习记者 刘艳霞 通讯员 魏思怡 李珈锐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政协积极探索“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解纷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又一实践路径。

面对面化纠纷 实打实解难题

“张某需补缴两年供暖费,还要支付逾期滞纳金,共计8239元。如果没有完成补缴,下年度开暖前将无法享受正常用热。”供热公司的一纸诉状将居民张某告到了法院。

原来,在供暖季,张某家经常无故停热,大人孩子无法在家中正常生活。他多次与供热公司反馈上门检查,但一直沟通无果,遂拒交供暖费。

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通过配合法官在线上、线下与原、被告双方分别协商、反复沟通,了解到张某的住房属于老旧小区,存在管道老化和生锈、变细的情况,供热公司认为冬季不适合换管,存在管道破裂隐患,无法进行二次加压实施。本着有解思维,今年6月5日,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将双方当事人约见在赛罕区政协委员调解室,为他们量身定制了调解协议。

这是市政协积极开展“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的一个缩影,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人民政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的有益探索。

推行“政协+法院+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模式

呼和浩特市政协积极引进第三方调解组织为委员提供司法辅助工作,探索推行“政协+法院+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逐渐成为了推动“政协+法院”走深走实的有效路径。

如今,在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纷纷“摩拳擦掌”,“政协+法院+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机制成效正在显现。新城区率先引进内蒙古法和商事调解中心,联合共建多元解纷模式,在丁香路街道共同打造政协委员调解室,截至7月30日,委员依托该调解室参与调解法院委派案件251件,已调解成功187件,调解成功率达到74.5%。玉泉区引进北疆公证处调解组织入驻政协委员调解室,委员参与诉前调解数量和成功率相较之前均有明显提升。自3月底引进调解组织以来,委员参与调解案件从42件增加至180件,成功率由4.8%提升到20.0%。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政协委员共142人参与诉前调解,调解案件2524件,调解成功1340件,调解成功率53.1%。

加强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队伍建设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行以来,在民主协商、法治保障两种力量相向而行的背后,是呼和浩特市政协系统强化服务管理、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的不懈努力。

新城区政协委员、区法院副院长王建鹏带领调解室的退休老法官、政协委员调解员和调解秘书,会同呼伦路区域服务中心负责人,成功调解了一批物业纠纷案件,化解了物业公司与1000多户居民积压了近三年的矛盾,新进驻该小区所在街道的物业公司也参照调解结果执行收费标准。

坚持专题培训和“师傅带徒弟”相结合,邀请优秀调解员、老法官、司法工作者等,从提升基本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等方面进行专题授课,同时组织调解经验不足的委员,与专业律师、优秀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两级政协、法院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通报委员参与诉前调解情况,纳入委员履职考评体系。对于调解能力突出的委员,法院及时授予“金牌调解员”称号,激发委员参与调解的主动性。

未来,市政协系统将持续推动委员更多参与到诉源治理的实践中,让更多矛盾纠纷真正“化解在早、解决在小”。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