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北疆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雄关漫道话长城

明长城箭牌楼

明大边遗址

小元峁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本报讯(记者 高翠清 李海珍 通讯员 张玲 王东麟)近年来,清水河县着力保护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接续发力长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书写了宣传保护长城新答卷。

“清水河县明长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资源丰富和类型多样,长城体系较为完整,既有大边长城、二边长城和内长城,还有更多的关口暗门。”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高晓梅介绍,清水河县拥有明代长城资源 155公里,敌台 243 座,马面 253 座,烽火台 108座,保存较好的小型城堡 5座。“在二边长城墙体上保存有完整的敌台、墙台、马面、烽火台等设施,数量多、分布密,完整率高,这在长城沿线是不多见的,黄河老牛湾更有长城与黄河‘握手’的独特景观。”

在清水河县银滚山长城公园,远远望去,明大边长城边墙壕2号烽火台矗立在制高点。这座历经600多年的建筑,明朝称其为崖头墩,今天成为公园一景。2019年以来,当地文物部门对烽火台加了网围栏,使长城重要点段得到了有效保护。

沿着长城旅游一号公路一路走来,就来到清水河县北堡乡碓臼坪村,目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正在建设中。清水河县也正在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重要抓手,深入挖掘长城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推动长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前来游览长城的人们真切感受到古老长城的文化内涵与时代魅力。

顺着小元峁段明长城向四周望去,天高云淡,群山翠绿,灰白色的长城宛若一条巨龙屹立在山脊之上,向世人无声讲述着它厚重的历史。

在清水河县板申沟东南山上,巍然屹立着一座骑墙砖楼。它离板申沟村很近,随村而得名“板申楼”。北望长城,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海拔千余米的山上飞舞着一条金色的长龙,龙脊上每隔数十米就是一座同样的墙台。龙头越过墙台伸向东北,龙身呈“弓”字形向西南方曲折延伸。5里之外的徐氏楼在阳光的照射下非常醒目。

为推进强村富民,韭菜庄乡板申沟红色文旅党建活动基地在七墩沟村委会建成,打造了重温革命岁月、感受家国情怀的红色文旅品牌,同时大力开展长城文化的保护与建设,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与该村委会建立了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教育基地、高晓梅长城工作室,切实促进革命历史文化、长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据清水河县长城保护员李先成介绍,清水河县共有长城保护员30名,都是住在长城脚下的农民,这样看护长城更方便、快捷。

长城因村庄而得名,村庄因长城而振兴。板申沟村村民一如既往地珍视长城、守护长城,挖掘长城文化,用好长城金名片,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