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首府:用“心”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报实习记者 若谷 郝旭杰 文/图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力打造符合未成年人特点需求、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构建学校、班级、师生、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传我,快传我。”“你走步了!”近日,在和林格尔县新营子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运动的争抢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寒冷的冬天也挡不住学生们运动的热情。

新营子小学位于和林格尔县盛乐镇新营子村,是和林格尔县乡镇所在地之外的一所规模最大的公办乡村学校,惠及13个自然村。该校学生群体中,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农村低保家庭子女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较大,这些孩子往往面临着更多心理挑战。

面对这一现状,新营子小学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心理健康的坚固防线。该校副书记张敏说:“在集体活动后,观察情绪不佳的孩子们,不难发现他们在运动后的状态更轻松、更开朗些,这能够让他们短暂忘却烦恼,更容易融入集体生活。”

“我们这里是平房,出门就是大空地,平时,我们鼓励孩子们课间多去运动,如踢足球、打篮球、玩游戏。冬天我们会就地取材,组织孩子们滑冰滑雪,大家一起组队玩游戏。”张敏介绍道,“孩子们也会主动关心那些情绪不佳的小伙伴们,给他们传球或者在游戏中让他们当主角。”

今年,学校举行了趣味运动会,设置了陆地龙舟、背靠背运球、两人三足等团队项目,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还让他们在运动中学会团队协作和相互照顾。张敏说:“我们希望通过体育运动以及各类活动,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社交支持和情感联系,通过体育运动,帮助孩子们养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对他们的意志力、抗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此外,校园心理情景剧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它以学生在生活学习成长中出现的冲突、烦恼、困惑等问题为素材,通过编写舞台剧、话剧等表演剧本,倾情演绎、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平台。

日前,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举办了“心向阳光,健康成长”第四届心理情景剧大赛。舞台上,同学们用生动的表演、真挚的情感,将一幕幕由师生、家长共同精心编排的心理情景剧呈现给观众。这些剧目围绕学生生活实际,涵盖了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教育、校园欺凌等方面。学生们以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复杂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问题。他们的表演不仅让同学们产生共鸣,也让家长、老师深受感染。

“本次心理情景剧大赛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心灵的交流与治愈,每个节目都非常精彩、发人深思。”大赛评委、赛罕区教育局心理教研员张一程老师说,“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创意的平台,也让更多人关注到心理健康在校园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增进师生、亲子、同伴间的理解,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对他人情绪和处境的感知能力,有助于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家庭氛围。”

和风抚心扉,细雨润无声。特色活动丰富多彩、教育宣传亮点频出……在社会各界的关爱关注和悉心呵护下,首府广大未成年人正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