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永刚 文/图
近年来,博物馆不断丰富对公众的供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殿堂。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走进博物馆,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体验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课。
在小雪节气,呼和浩特市老牛儿童探索馆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特别的节气体验活动——腌蔬菜、做糍粑。活动现场,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着老师的讲解,了解了小雪节气的特点和习俗。同时,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习腌制蔬菜。此外,孩子们还学习了制作糍粑的方法。他们将糯米粉和水混合,揉成面团,并将面团分成小块,搓成圆形,放入锅中蒸熟。制作完成后,孩子们品尝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据了解,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老牛儿童探索馆都会为孩子们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非遗和传统习俗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春节时,邀请书法家挥毫泼墨、让孩子们在墨香中感受汉字的魅力,并开展布贴画和剪纸活动,让孩子们用巧手在红纸上剪出对新春的祝福。中秋节,制作月饼、猜灯谜,让孩子们在月圆之夜,感受传统民俗魅力。
与此同时,老牛儿童探索馆开展的二十四节气活动以文化传承为主线,让孩子们通过摸、尝、听、看、闻的感官探索形式,全方位感受自然的更迭,学会辨识节气,了解节气习俗,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今年国庆期间,内蒙古博物院结合《追梦前行——内蒙古博物院新征党史文献展》《吉金之滇——古滇国青铜文化展》两展,开展了红色故事读书会,诵读红色经典,分享红色故事,激发爱国热情;同时,举办了8场不同主题的古滇国青铜器展艺术课堂,从范模铸造的工艺体验、到青铜纹饰的艺术赏析、再到国宝文物的复刻重现,让孩子们在一锤一凿的青铜艺术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内蒙古博物院还推出了主题多元的临时展览。“静影沉璧 熠彩北疆——内蒙古古代壁画精品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交相辉映。“故塞同风——长城及长城地带的文化交融”图片展集中展示了内蒙古地区的历代长城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指上文华——内蒙古数字文物展”精选了代表性珍贵文物,以数字化技术进行交互展示与解读。“方寸课堂 博物新知:国宝奇遇记”青少年科普互动展通过形式多样的“实景课堂”,让观展群众领略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丰州故城博物馆针对不同年龄段游客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以及文化需求,推出不同类型的社教活动。针对青少年推出带有娱乐性质的参观体验项目,孩子们可以在游玩中体验传统建筑、传统技艺、传统文化的精妙。“走进丰州趣味考古——寻找消失的故城遗迹”,让参观博物馆不再只是单纯枯燥地观看,而具有更多的参与感和互动感。
不论是传统节日、节气活动还是文物配套活动,每一场活动现场都深受群众欢迎,在老牛儿童探索馆,家长徐女士表示:“这些传统文化课程非常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非常希望博物馆多举办这样的活动。”6岁的陈嘉璐兴奋地说:“这些课程太有趣了,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我以后还要来参加博物馆的活动。”
下一步,首府博物馆将继续秉承传承和创新的理念,不断丰富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内蒙古博物院工作人员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传统文化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体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