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冬至吃饺子

■杨爱民

到了冬至,我国好多地方有吃饺子的习俗,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有的地方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冬至到了,我提前把店里的冰柜里腾出地方,上满饺子,因为每年冬至饺子卖得特别好。

想起来可笑,在以前我一直以为饺子就是过年吃的,因为在我到十八岁参加工作之前,我吃过的饺子,几乎都是在过年吃的。对于我来说,吃饺子就要过年,过年就要吃饺子。

而且我还坚持以为,饺子馅都是羊肉胡萝卜馅的,因为我家的饺子多少年都是羊肉胡萝卜馅的。在参加工作后,我才听说有鸡蛋韭菜馅的饺子,于是觉得稀奇;又听说有葫芦馅儿的,又是一阵惊奇;后来又知道了有蒸饺、粉汤饺子、灌汤饺子等多种吃法。开超市以后,又见到猪肉香菇、猪肉大葱、猪肉酸菜、牛肉胡萝卜、牛肉大葱等各种馅的饺子。一种种饺子馅一种种吃法不断更新着我对饺子的认识。后来看了《红楼梦》又知道有螃蟹馅的小饺子,不知道应该又是怎样的玲珑别致。我简直莫名惊诧了,才知道饺子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我不喜欢吃速冻饺子,总是把速冻饺子当作一种方便食品,就像方便面、面包、饼干一样,是人饿极了临时充饥的。我喜欢吃自己家包的饺子。觉得即使当年在露天矿集体宿舍跟革平一起用二锅头瓶子擀的皮包的饺子也比速冻饺子香。

自己家包的饺子,馅要自己剁。菜刀在厚厚的面板上挥舞着剁得富有节奏,声声入耳;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配上喜欢的作料,口味重的多放盐,喜欢吃辣多放姜;面自己和,软皮饺子多搁点水,硬皮饺子多揉面。

包饺子在我家是一件大事。我家是个大家庭,奶奶在世的时候,过年我多数是在奶奶家。过年时,远道的三姑、小姑要回来。近处的叔叔们也要来凑个红火。大姑、二姑因为家里也需要张罗,大人虽不来,但孩子们一定会到。因此,过年奶奶家总是热热闹闹的。经常是祖孙三代甚至四代聚在一起,而吃饺子是每年的大戏。还没到除夕,奶奶就让我钻进菜窖,拿出秋天储藏的胡萝卜。胡萝卜在菜窖储存得很好,一点也不糠。

包饺子人很多,有人擀皮儿,有人包,有人唠嗑儿,还有人看火看锅看水,尝尝熟没熟。这种环境下的饺子里被包进一种浓浓的亲情。从包饺子也能看出人的性格,有的包得大,有的包得小,有的包的馅儿多,有的包的馅儿少。灵巧的三姑包饺子总要捏出花边,整齐地摆在盖帘上,像是工艺品。

饺子蘸醋才好吃,但不要放商店里卖的人家调好的醋,最好是自己用擀面杖在钵子里撒上盐捣成的蒜泥再倒上醋调好的汁儿。

之后,男人和老人坐在炕上的炕桌旁,不慌不忙,不紧不慢,边夹饺子边说话。主厨的女人则一边端着碗吃,一边看锅。而孩子们则端着碗满地乱跑。吃过饺子后就用吃过饺子还留有蒜汁的碗盛一碗烫嘴的饺子汤,吹一吹,慢慢喝到肚里溜溜缝儿,所谓原汤化原食。

这才是饺子的正宗吃法,吃饺子更多的是感受一股浓浓的充满亲情的氛围。

后来我明白,之前对饺子的了解不深,一方面是自己见识得少,更多的原因还是受当时的生活条件所限。现在好了,立冬要吃饺子,冬至要吃饺子,过大年更要吃饺子;饺子馅也可以随自己的口味。如果兴致所致,也可以吃个《红楼梦》里的蟹肉饺子。一年四季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晚上回家,一盘饺子端到桌上,是老婆和孩子包的。夹起一个,蘸上醋,咬一口,热热的,满嘴流油……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