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北疆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京韵大鼓:说中有唱 唱中有说

京韵大鼓表演道具

周彤正在教授京韵大鼓演奏技巧

●本报实习记者 刘艳霞文/图

京韵大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它通过丰富的表演形式传承传统戏曲的精髓,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韵味,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说唱生动、曲调悠长、情节曲折、雅俗共赏,是中国语言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共同结晶。2024年,京韵大鼓入选呼和浩特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一轮明月朝西坠,我听也听不见,在那花鼓谯楼上,梆儿听不见的敲……”由京韵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周彤演唱的《丑末寅初》赢得了台下观众阵阵掌声。舞台上,周彤表演洒脱自然,眼神灵动,左手轻抬书板,右手持着鼓箭子有节奏地敲打着,手势刚柔并济,嗓音时而激昂,时而低沉。

作为京韵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周彤也是呼和浩特市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以及内蒙古曲艺家协会会员。在周彤看来,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曲艺的魅力,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延续,只有做好传承与创新,才能让曲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不断发展。

京韵大鼓表演的道具有书鼓、鼓箭和响板。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需要时可加入琵琶。演唱时演员右手持鼓键,左手持响板。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并由演唱者用响板击打节奏,敲击书鼓做辅助伴奏。演唱风格基本句式是七字句,唱词为韵文体。

“表演以唱为主,说唱相互兼顾,韵白讲究语气韵味。”周彤说道,京韵大鼓讲究吐字清晰,字正腔圆,“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即是唱,唱即是说”“连说带唱,似说似唱”的演唱风格。她将语言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融为一体,其唱腔相对固定,一曲多用,既能叙事又可抒情。演唱曲目主要为叙事短篇,句式灵活多变,内容雅俗共赏。

为了更好地传承京韵大鼓,多年来, 周彤坚持学无止境,不断突破自我。她的声音干净细腻,唱腔委婉,庄重沉稳,以情带声的讲述故事,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唱腔结构疏密有致。同时,为满足广大青年爱好者的需要,她还糅进民歌的演唱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每一首曲目,我都会去认真研究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只有如此,才能把作品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周彤说。她的演唱作品有《七律长征》《丑末寅初》《百山图》《万里春光》《红梅阁》《贺新春》《击鼓骂曹》《剑阁闻铃》《子期听琴》等。

为了将京韵大鼓传承下去,周彤走进社区、校园、剧场等地开展培训、表演等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京韵大鼓。

“我由衷地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热爱京韵大鼓,让这门古老的曲艺艺术全新绽放,薪火相传。”周彤满含期待地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