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吴香凝 通讯员 杨鑫 马少媛
窗花贴上窗的时候,意味着年就到了。
这是土默特剪纸呼和浩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还秀最真切的感觉。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位于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的李还秀家中,李还秀正和3岁的小孙女坐在炕上剪窗花。小孙女穿着喜庆的衣服,头上扎着两个冲天鬏,坐在李还秀身旁有模有样地学着剪纸。
每年腊月,李还秀总是格外忙碌。在她身旁的炕桌上,摆满了剪好的窗花,蛇、马、老鼠……一幅幅精美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作品映入记者眼帘。
李还秀说,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剪纸窗花,窗花不仅通过特别的表现形式将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还将节日装点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剪纸窗花也逐渐成为了家家户户喜迎新年的一项习俗。但由于手工剪纸耗时耗力,且缺乏销售市场,一度被机器剪纸替代,所以从事手工剪纸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以前村里没多少人爱好剪纸,后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我们在兵州亥村委会成立了‘李还秀讲堂’,和几位村里原本就会剪纸的老师一起教授有兴趣、想学习剪纸的村民。没想到报名的人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已经有七八十人了。”李还秀说。
2020年,毕克齐镇依托李还秀的剪纸技艺,成立了土默特左旗红秀剪纸艺术合作社,对于发扬非遗剪纸技艺和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2017年,土默特剪纸被评为土默特左旗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9年,被评为呼和浩特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随着剪刀飞舞,不一会儿一个红彤彤的“春”字窗花在李还秀的手中成形。
非遗剪纸为新春佳节增添了一抹亮色,为平凡的日子增添了一抹喜庆,也为人们的心头增添了一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