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呼和浩特:打造都市圈 “圈”出新未来

●本报记者 杨彩霞

呼和浩特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不断优化“一主一副”“一核两翼”城市空间布局,构建形成“一横两纵四环三枢纽十二辐射”立体交通体系,持续完善“两屏四带多点”生态空间架构,科学谋划“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布局,凝练形成了符合首府气质的综合文旅品牌。

看到四通八达的城市高架、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灯火璀璨的都市夜景……回呼和浩特市探亲的张先生惊叹“大呼和”变得让人不敢认了。

城市发展,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呼和浩特市围绕推动城乡一体化、全面提升首府城市能级总目标,着力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带动作用,持续优化城镇集聚能力,积极拓展产城融合路径,都市圈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布局调整、公共服务融合取得积极成效。

目前,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项目工程建设已经进入竣工和验收倒计时阶段。作为国家民航和内蒙古自治区重点项目,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定位为4F级国际机场、区域航空枢纽、京津冀机场群的主备降机场之一、一类航空口岸机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交通节点和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综合交通枢纽”。可满足年吞吐量2800万人次、飞机起降24.4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畅通城市路网先行。呼和浩特中心城区内部3年累计建设市政道路107条,打通“断头路”80条,改造背街小巷319条,建成242公里城市高架路网,市县间实现国省干道全覆盖,新建S43、S29、S311等高等级公路主体完工,市域公路总里程增加855公里。城乡物流基础设施提标升级,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三大国家物流枢纽基地年货物吞吐量提升到20.5万标箱。累计建设农村电商快递供销综合服务站982个,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全域覆盖。

走进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正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电子看板实时监测显示生产进度,组装工人全神贯注娴熟操作,正在赶制新一批订单。

在敕勒川乳业开发区,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容纳了 近万头奶牛,牧场内推料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清粪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各司其职。

在呼和浩特科技城企业总部基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内蒙古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江西水投内蒙古心澄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华荣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整个基地内外科技感十足,各项高新技术专利在全国领先,充满创新活力。

……

呼和浩特市全面优化完善首府产业整体布局,促进提升平台载体保障支撑作用和全市产业发展能级,在市域中部形成了以和林格尔新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优势产业带,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协同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北部构建了以科技城、科技园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西部打造了以敕勒川乳业开发区为主体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南部培育了现代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呼和浩特市除了靠现代产业聚人,还靠教育医疗聚人、宜居环境聚人。

“家里最重要的就是‘一老一小’,孩子上学问题不愁,家门口就是山水小学,出门5分钟就到。之前老人看病非常不方便,自从去年新城区医院北院区开了后,我们也不愁给老人看病了。” 家住新城区亲亲尚城小区的张清说。

通过公共服务一体均衡提质,呼和浩特都市圈集聚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城镇化率较2021年提高1.6个百分点,集聚全市常住人口80%。通过组建3个城市医疗集团、5个县域医共体推动资源下沉、分级诊疗,15家县级医疗机构均达到二级标准,县域内就医诊疗比例达到65%。加快实施教育“四个一优质校工程”,3年选派城区优秀中小学教师405人进行支教帮扶;依托产业集群打造、放开落户限制、享受市民待遇、落实社保待遇等措施,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稳定在33万人;加快养老服务全域布局延伸,建成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302个。

未来,呼和浩特将通过升级打造“呼和浩特都市圈”,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进一步拓展与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合作共建深度广度,将土右旗、准格尔旗、卓资县、凉城县纳入都市圈范围,区域内面积3.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2万,GDP 5573亿元。全方位强化产业优势协作互补。加快构建“1个示范区+4个集群+N个园区” (1个示范区即现代农牧业示范区,4个集群即绿色食品加工、晶硅材料、大数据、现代化工,N个园区即都市圈内13个开发区、14个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建立都市圈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同城待遇”,实施“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制定吸引人口集聚新政策。完善都市圈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加快分级诊疗及远程医疗诊治服务向圈内县域延伸,依托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人民医院等优势医疗资源,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统一都市圈内养老保险政策和制度,建立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便捷通道。东西依托京兰高铁、G6、G7高速走廊,构建以中心城区为引领,土左旗、凉城县、卓资县、土右旗为支撑的区域综合发展轴,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南北依托呼武、呼清、呼准高速走廊,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向北培育连接二连浩特口岸和自治区沿边通道、向南辐射鄂尔多斯和榆林区域的对外开放和资源协同发展轴,深化与黄河“几”字弯中心城市联动。推动盛乐机场建成通航,建设辐射周边区域的航空枢纽。推动呼朔太纳入国家规划,与京包高铁形成“一横一纵”布局体系。加快推进S27呼鄂高速建设,推动G59呼北高速与209国道连接工程启动建设。优化首府与外围土右旗、准格尔旗、凉城县、卓资县等卫星城连接通道建设,全面提升都市圈内部交通通达能力。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