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吴香凝 通讯员 高虹
近日,记者走进土左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麻糖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马雨表家中。一进门,麻糖的甜味儿和黄豆面的清香扑鼻而来,一排排麻糖整齐地码在案桌上,有传统长条形状的麻糖和圆形的糖瓜,按照不同口感分类供顾客挑选。
“我家做麻糖的原材料选择麦芽和小米,不放任何添加剂,也不另加白砂糖,这样做出来的麻糖口感绵甜、脆爽、不粘牙。”马雨表说。
据马雨表介绍,麻糖制作需要从中秋过后就开始准备,要生麦芽,将生好的麦芽晾晒后磨成面,一切准备就绪,静待农历十月的到来。到了农历十月就正式开始制作麻糖,先将小米浸泡,之后蒸熟,再将小米与准备好的麦芽充分搅拌,经过发酵、熬糖、拉糖等近10道工序,耗时长达十五六个小时才能得到真正的麻糖成品。这一过程基本依靠人工完成,纯手工制作的麻糖不仅样子好看,口感也更好。
“元旦、春节前夕是销售旺季,现在好多商贩都会从我家进货,大家一起挣钱过个好年。”马雨表说。
“我们家族做麻糖大概有130多年了,老爷爷从山西走西口过来,带来了这门手艺,之后一代一代传下来,到我这儿已经传承了四代人。2023年,我获得了土左旗非遗项目麻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虽然做麻糖很辛苦,但是我也要把这门手艺世世代代传下去。”马雨表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