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首季“开门红”拼出全年“满分卷”

●本报评论员

春潮澎湃,实干为先,上班之日就是发令枪响之时。

在乙巳蛇年的首个工作日,我市召开全力推进“六个行动”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动员部署大会,这不仅是对全年工作的有力开篇,更是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扛起首府勇挑大梁、多作贡献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全市上下要拉满弓、上满弦,以开年就开跑、开跑即冲刺的满格状态,用首季“开门红”拼出全年“满分卷”,推动首府经济社会向着更高质量大步迈进。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过去一年,首府聚焦打造“首善之地”,全面落实“六个工程”,推动经济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继续保持在第一方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107.1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0%,全年进出口总额226.7亿元,同比增长17.3%……实践证明,有了精准的谋划和目标,坚持脚踏实地、干字当头,辛勤的汗水与付出就会变成沉甸甸的果实与收获。

起势映照后势,开年关系全年。“六个行动”是自治区党委继去年“六个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部署,也是完成好“五大任务”的重要抓手。一季度作为全年经济的风向标,是政策实施、资金下达与项目启动的黄金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地各部门要在节日期间保持“各就位—预备”状态的基础上,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积极谋划,分秒必争,抓紧起跑、领跑、冲刺,力争跑好新年“第一棒”,实现首季“开门红”。

跑好新年“第一棒”,实现首季“开门红”,必须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把项目全部具体化、清单化,毫不放松盯项目进度、盯投资实物量,把产业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摆在最重要的高度,建好、用好包联机制,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为经济增长提供基础支撑。

跑好新年“第一棒”,实现首季“开门红”,必须主动为企业疏堵、减负、撑腰、赋能,用心且精准地为企业做好服务保障,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跑好新年“第一棒”,实现首季“开门红”,必须想方设法增加企业数量,找准全年各行业、各领域、各企业的就业需求,把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来,把各类保障落到位,以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促进群众增收。

跑好新年“第一棒”,实现首季“开门红”,必须尽快建立机制,引入市场手段、运用价格杠杆,推进城市乡村、工业农业、生产生活全面节水,提升再生水利用率,坚决守护住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跑好新年“第一棒”,实现首季“开门红”,必须在实打实做强首府都市圈的基础上,引领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拓展与北京全方位合作,借力发展,互通有无,让“朋友圈”产生生产力。

跑好新年“第一棒”,实现首季“开门红”,必须深挖北疆文化这座“富矿”,全面实施“一廊两轴五带”文旅总体布局,加快开放大青山各休闲观光点,提升老牛湾景区和各特色小镇品质,组织好今年文旅各项活动,不断提高首府的影响力。

风劲潮涌,奋楫争先。带着新春的喜悦再出发,各地各部门更要拧紧发条、“满弓”发力,锚定目标、狠抓落实,竞相跑好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第一棒”,以首季“开门红”赢得“季季红”“全年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首府新篇章。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