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国潮奔涌、非遗上分 烟火青城年味儿浓

●本报记者 王璐

今年春节期间,首府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国潮和非遗元素满满,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浓浓的年味令市民、游客沉浸其中,切身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过春节 传统文化唱主角

2024年年底,“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而,2025年的春节也让人们格外地为传统文化、非遗文化自豪。为了丰富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欢欢喜喜过大年——歌游内蒙古 非遗贺新春”2025年呼和浩特新春文化庙会精彩不断,从2月5日至2月12日,每天15∶00至17∶00,在大观园剧场、鸿雁剧场、莫尼山非遗小镇举行2025年呼和浩特新春文化庙会“青城有好戏”非遗戏曲公益展演以及二人台、晋剧经典传统剧目、曲艺专场、儿童剧专场演出,既有传统剧,又有孩子们喜欢的儿童剧,兼顾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让戏迷朋友大呼过瘾。

2月5日,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进行了“国潮汉服·炫彩新春”主题巡游活动,现场有融合国潮与传统文化的街头时尚秀、汉服巡游,文化志愿者们穿着极具创意的服饰,展示着国潮文化,尽情洋溢着青春活力……

2月10日晚,在内蒙古展览馆西广场的九曲黄河阵,众多市民结伴而来,带着“走过九曲弯弯路,来年步步皆坦途”的美好愿景,一起来转九曲、看彩灯。

据了解,内蒙古展览馆西广场的九曲黄河阵依旧延续着传统布局,但将早年间使用的油灯换成了流光溢彩的彩灯,门口还布置了一面灯笼墙,供大家拍照打卡。

闹元宵 非遗元素上大分

当元宵佳节如期而至,夜似锦,灯如画,青城到处是喜庆热闹的场景。

2月11日上午,赛罕区东喇嘛营村迎来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社火表演,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吹唢呐,这些表演既接地气又充满了非遗文化元素。

从2月11日晚上开始,闹元宵进入了高潮阶段,被大家称作“青城女一号”大波浪邢楷林所在的高跷表演团队在保全庄亮相,他们表演的高跷秧歌也是非遗项目,引人注目的造型、卖力的演出,引得众人围观叫好。其中,年仅7岁的小女孩云楷淇扮成哪吒,目光炯炯,脚下生风,让人眼前一亮。云楷淇的父亲介绍,她从3岁就学会了踩高跷,一直扮演哪吒,现在踩的是80公分的高跷。“爸爸,赶紧帮我和哪吒拍个照。”“我也想拍,她表演得真好。”“小哪吒”踩着高跷从人群中经过时,格外吸引小朋友的目光。

此外,在春节期间的系列活动中,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是一种流行,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新的表达。2月12日,在塞上老街区块举行的呼和浩特新春文化庙会戏曲非遗“闹元宵”活动,不光有传统非遗社火表演及“新民乐”音乐会,还在塞上老街西城门楼上演《青城上元开街秀》,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旋律,带来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

中国年 特色年俗乐翻天

时光流转间,人们过春节也增添了新的娱乐活动,比如看春节档电影。2025年的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刚从影院走出的市民万娟说:“我和爱人看《哪吒》第一部的时候就被震撼到,今年春节我们继续到影院看了《哪吒》第二部,真是太精彩了。”春节期间,呼和浩特还有着白雪皑皑的景色,也吸引了不少到这里看雪景玩冰雪的游客。塞上老街的商户们有好多都选择过年不打烊,游客可以购买蒙古族皮雕、蒙古族传统银饰,并且能够近距离欣赏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度过别样新春。在呼和浩特第四届欢乐冰雪节的现场——大黑河军事文化乐园,同样迎来四海宾朋,为了契合节日的喜庆氛围,春节期间,园区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题活动,传统戏曲表演、免费吃糖葫芦、免费吃汤圆等内容,让游客拥有更好的游玩体验。

正月十五上午,“文创青城”文博品牌首店在昭君博物院正式开业运营,200余种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以“昭君”为创作灵感的文创产品更是成为游客的心头好。市民李女士说:“在呼和浩特生活,我们都知道王昭君的故事,更明白她的和亲故事代表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团结、友爱。这次带孩子来逛博物院正好赶上文创店开业,买一个昭君冰箱贴回家挺好!”

不仅文创产品吸引人,春节期间,还有不少学生到呼和浩特博物馆、五塔寺博物馆、丰州故城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参加主题研学活动,担当小小讲解员和文化志愿者,沉浸式感悟传统新年的乐趣。在昭君博物院,元宵节活动有猜灯谜、投壶、制香等,游客参与其中,尽情感受青城浓浓的年味儿……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