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妍 文/图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前朱堡村,一对年龄相差半个世纪的祖孙,用最质朴的陪伴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特别是祖孙之间温馨互动的视频在网络走红后,感动了无数人。
主动捧起照顾奶奶的“接力棒”
2月27日10时许,阳光明媚,早春的空气里夹杂了丝丝清爽的味道。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前朱堡村村民郝永平家的炕头上,108岁的老奶奶正在吃早饭。老人的孙媳妇乌云说:“奶奶每天吃两顿饭,上午10点多吃一顿,下午4点多吃一顿。今天上午为奶奶准备的是一个馒头、一碗八宝粥、一颗鸡蛋,她都吃得干干净净。每天一颗鸡蛋,是奶奶保持了多年的生活习惯。”
看见记者一行进门,百岁老人仔细端详了一会,大声说:“你们好,都好!”
乌云说,奶奶虽然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但每天还会看电视。57岁的孙子郝永平也说,为了让奶奶看电视解闷,去年他特意买了台65寸的大电视,奶奶特别喜欢看美食类节目。
老人名叫朱枣女,生于1918年,今年108岁。膝下有4个子女,如今3个儿子都已离世,唯一的女儿也已80多岁。老人一直是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2024年3月,小儿子去世后,孙子郝永平和孙媳妇乌云就主动担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
乌云说,公公离世后,我发现爱人经常深夜辗转反侧,欲言又止。多次追问后,他才吐露心事:“爸走了,奶奶没人照顾怎么办?”
“多年来,我为了给上学的女儿陪读,一直在呼和浩特市区开小饭桌。因为经营得不错,小饭桌每学期有50多个孩子。当爱人突然提出想回村里照顾奶奶的时候,我心里一是放不下自己经营了多年的小饭桌,放不下那些照顾了多年的孩子们;另外想到照顾百岁老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责任重大。爱人知道我的顾虑,却放心不下年迈的奶奶。看着他纠结的样子,我们考虑了一段时间后,最终决定回村里照顾奶奶。”乌云说,“金钱不重要,承担起责任才重要。也是在经历这件事后,我和爱人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什么都没有照顾孝顺老人重要。”
郝永平是一位蒙古族汉子,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看见有客人来,便催促妻子赶紧给倒水,言语中夹杂着一些急切,但是转身看见奶奶,他脸上的表情立马变得柔和起来。
乌云说:“郝永平平时有些严肃,但在奶奶身上,可是太有耐心了,如今更是把所有的宠爱都给了奶奶。”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奶奶可调皮了!”在交谈中,郝永平的一句话让人忍俊不禁。
爱是琐碎日常里的点点滴滴
57岁的孙子对奶奶的爱让人感动,孙媳妇对奶奶的爱同样很细腻。
郝永平说:“因为我还在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人民路社区上班,周一走,周五下班才回来,所以真正陪伴奶奶的时间,媳妇比我要长。媳妇的好,我记在心里。”
对于丈夫的这份认可,55岁的乌云暖心地说:“奶奶没了儿子,丈夫没了爸爸,我心疼他们,所以尽可能地多承担一些。”
乌云说,一直生活在城市,突然回到农村感觉很不适应。奶奶虽然年过百岁,思维却异常清晰,有时候奶奶一句“让你受委屈了” 让她感觉心头暖暖的。与百岁老人的生活点滴,也渐渐让她对人生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慢慢地,她开始用手机记录奶奶和爱人的生活日常,每天陪奶奶聊天,静静听老人诉说她过去的故事。
从奶奶早晨起床洗漱,到每日餐食以及常年卧床的照顾,乌云从平凡点滴做起,用真情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村里人只要提起郝永平和乌云夫妻俩,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
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代代相传
郝永平和乌云的两个女儿在父母的影响下,也处处体现着对太奶奶的尊敬和爱戴。
乌云说,出嫁的大女儿时常回来看太奶奶。上大一的二女儿只要放假,就主动承担起照顾太奶奶的责任:水温是否合适,饭菜是否合口,甚至连上厕所的次数,都记得明明白白。
从2024年开始,108岁的奶奶原本纯白色的头发开始长出了很多黑发,郝永平笑着说:”奶奶返老还童啦!”
乌云说,她经常看见爱人拿起梳子,小心翼翼地为奶奶梳理着那花白的头发,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稀世珍宝。奶奶微微眯着眼,脸上的笑容愈发惬意,嘴里还不时哼起一些古老的曲调,饱含着岁月的韵味。
最动人的亲情,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日常里,是跨越生命的循环,更是家风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