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聚焦“3·15” 这些案例为你解锁维权密码

网购牢记“三个不”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提醒消费者 ■新华社发 曹一 作

●本报记者 苗欣 通讯员 张璐 韩立波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为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助力消费者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新城区人民法院梳理了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与能力,同时督促经营者诚信经营,共同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案例一:网络预售不发货,合同解除返还货款——王某诉张某买卖合同纠纷案

2024年6月,张某以个人名义在某购物网站注册了商家店铺,并在店铺预售一款汽车模型。2024年8月,王某通过购物网站在张某注册的店铺购买了汽车模型,并支付了全部钱款共计699元。双方约定汽车模型将于2024年9月发售,发售后1至2个月内到货。然而,约定时间已过,王某一直未收到货,申请售后也被驳回。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王某向新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与张某的购买合同,并要求张某返还699元预付款。

新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在本案中,王某通过购物网站账号在张某注册的店铺全款预订汽车模型。双方就汽车模型达成(预售)买卖合意,该合意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属有效协议,双方应按约定全面履行。王某按约定支付了全部货款,张某却未按约定发货。经王某催告,张某仍未发货。王某通过购物网站平台申请退款,因商家账户钱款不足,王某的退款请求被驳回。上述情形符合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最终新城区人民法院判决解除双方订立的网络购物合同,张某退还王某预付款699元。

典型意义

本案系双方当事人通过某购物网站协商达成了(预售)买卖合同合意,该合意未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属于有效协议。故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一方当事人未按约定全面履行己方义务的,其行为属于违约行为。如违约方迟延履行的是主要债务,且经催告后仍未履行的,可以解除合同,这是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本案中,张某未按约定发货,其行为已违约。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发货,已达到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王某作为付款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货款。

法官提醒

如今,网络购物已成常态,因网络购物引发的纠纷进入诉讼也屡见不鲜,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仍应遵守法律规定。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网购时要选靠谱、口碑好、信誉高的电商平台和商家,购买前最好先询问客服,同时多看评价,选择正面评价高的商品。购买价值较高的商品时,要货比三家、谨慎下单,对客服回复不及时、态度敷衍的商家,务必提高警惕,谨慎交易。

案例二:二手平台买包,确认收货后商品与描述不符应该怎么维权?

2024年9月6日,韩某发现了王某在“闲鱼”平台发布的某奢侈品品牌包出售信息,并标有“只有拉链损伤,无其他瑕疵”等注明。韩某遂与王某进行沟通,韩某表示“得看看拉链损伤是什么样的,再决定是否购买”,后王某应韩某要求拍摄多张图片、视频,并再次承诺瑕疵仅在拉链处,韩某便以2200元的价格下单购买了该包。

王某将包邮寄至第三方平台验货宝进行检验后,验货宝平台对该包进行检验并向韩某发送了验货报告,确认该包为正品。韩某确认购买后于2024年9月15日收到验货宝平台邮寄的包。当日,韩某与王某进行交涉,称收到的包不止拉链处有损坏,包的一侧还有明显被锐器所划伤的痕迹,与王某描述的“只有拉链损伤,无其他瑕疵”不符。王某则表示当时已经拍了视频,侧面也都有拍到,韩某所示不是其出售的包,而且经验货宝检验后不予退还。后韩某向“闲鱼”平台投诉,平台客服告知其自行与卖家王某协商。经韩某申请,“闲鱼”平台向其披露了出售人王某的基本信息。

韩某遂将王某诉至新城区人民法院,主张王某在买卖过程中告知虚假事实并隐瞒真实情况,导致其陷入了错误认识并作出错误的购买决定,要求退货退款。新城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理,判决支持韩某退货退款。

典型意义

“闲鱼”作为国内大型闲置交易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但线上二手交易的性质,也决定了交易纠纷的复杂性。例如卖家有时仅向买家披露商品部分瑕疵,同时声明售出后不退不换。买家如果在收货后发现有其他瑕疵,且该瑕疵足以影响其购买意愿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减轻或者免除出卖人对标的物瑕疵承担的责任,因出卖人故意或重大过失不告知买受人标的物瑕疵的,出卖人无权主张减轻或者免除责任。”买家有权主张退货退款。

法官提醒

广大生产经营者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对法律一定要心怀敬畏,做诚信经营、保护创新的市场主体;消费者也要保持警惕,切莫贪图便宜,在购买品牌商品时,尽量从正规厂家或商家处购买,多上网“做功课”,多学习如何区分“真、假”,注意识别注册商标,提高风险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在权益受损时维权。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