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云艳芳
“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全国两会,但心情依然十分激动,作为一名普通驾驶员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把基层的声音带到人民大会堂,也要及时传达、落实好两会精神。”3月13日,巩学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2年,巩学峰从部队转业,有驾驶特长的他成为呼和浩特市一家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的危险品运输司机,负责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地的天然气运输工作。十几年中执行各类任务2万余次,行驶里程近200万公里,保持着零事故的优异纪录,曾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23年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军人到驾驶员,再到人大代表,身份不断变化,身上的责任也更重了。”巩学峰说。
为了更好履职,巩学峰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还积极参加调研、培训等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代表”请教,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只有真正了解老百姓的不易,才能提出真正对老百姓有益的建议。”在巩学峰心中,每一次发言,每一个建议,都关乎人民福祉,承载着群众期盼。为了能更好地记录基层声音,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巩学峰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随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记录群众的呼声。
巩学峰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如何防范青少年犯罪上,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带去了“关于减少青少年‘帮信’犯罪,法治与帮教协同治理”的建议。
巩学峰在确定建议前,对青少年“帮信”犯罪进行了深入了解,一个个数据再三确认,一字一句反复推敲,确保建议站得住脚。他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几年信息网络犯罪类案件占比较高,尤其是大学生涉刑案件激增,一些在校大学生受老乡、校园周边不法分子蛊惑,出售、出租“两卡”(银行卡、电话卡),沦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由此走上犯罪道路。“这是家长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因此要让青少年尽早懂法、抓早抓小、提前预防,才能更有效地压缩此类犯罪空间。”巩学峰说,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建议教育部针对大中专院校增加法治教育公开课,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法治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通过法治教育公开课,可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律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懂法、守法的公民。
采访结束后,巩学峰又投入到危险品运输工作中,在蓝色运输车的映衬下,巩学峰身上的红色工装更为鲜艳。
“危险品运输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需要更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我把每一次运输都当作第一次那样谨慎。”巩学峰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危险品运输驾驶员,他和同事们保障着呼和浩特市近50%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以及周边盟市的民生用气需求,他们的工作关乎着千家万户的温暖,“安全”是他的底线,每一次运输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我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履行好代表职责。今后,我将继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不变的追求,在工作和履职中尽职尽责。”巩学峰语气坚定地表露心声,他将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奉献和担当,用热爱书写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