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实习记者 贾璐
走进旭阳集团厂区,几个大型储存罐格外引人注目。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生产技术部副经理赵金梁向记者介绍,罐体内储存的洗油、重洗油、酚油等是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年产30万吨炭基新材料项目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通过煤焦油深加工而来。
锚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和浩特对“六大产业集群”进行了重新梳理,伴随着现代煤化工生产链条的延长,附加值更高的新材料产品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由此,现代煤化工企业开辟的碳基新材料赛道,与已经形成规模的硅基新材料共同构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基础。
2019年8月,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在清水河县落成,拥有呼和浩特旭阳中燃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阳中燃)等7家公司。旭阳中燃作为清水河经济开发区首家年收入过百亿的企业,有力地推动了该开发区打造千亿级工业园目标,2020年9月,年产360万吨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项目顺利启动,为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赵金梁介绍,旭阳中燃自成立以来,在原有360万吨焦化产能的基础上,建设了30万吨/年炭基新材料和现代化工新材料研发运营中心项目,并布局360万吨/年焦化一体化综合利用项目以及一批炭基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致力于打造焦化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示范园区,构建“煤焦化工—基础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形成“以化领焦、化材并举”的煤焦化材料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作为“现代化工产业链”主企业,旭阳中燃通过强链延链补链,构建了焦炭副产品综合利用、氢能等高端材料项目,实现了从传统煤化工向绿色循环经济的转型。近年来,旭阳中燃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加大研发投入,聚焦高端新材料领域,成功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为我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旭阳中燃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环保视为企业生命线。2024年5月,旭阳集团第四条高纯氢生产线——呼和浩特园区制氢装车站顺利完成首次氢气装车,该生产线主要用于工业燃烧、氢碎、还原、氩回收、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焦化废水零排项目浓盐水蒸发结晶装置的运用也实现了“废品”向“产品”的飞跃。为实现区域减碳和能源结构优化,旭阳集团依托氢能资源、区位、成本、低碳、质量、工艺六大优势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有效实现绿色转型。同时,旭阳中燃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打造智慧工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链式发展”正如火如荼,园区聚焦成群、集群耦合式发展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作为内蒙古新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旭阳中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据了解。旭阳中燃已形成年产360万吨焦炭、30万吨合成氨、10万吨甲醇、4.8亿立方米氢气、14万吨焦油、4.7万吨粗苯、自发电量4.47亿度的运营规模,并且其余焦炉煤气、蒸汽、余热等资源还能供给经济开发区内其他企业使用,有效形成了以旭阳中燃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年来,旭阳中燃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累计生产焦炭905.17万吨、甲醇43.12万吨、合成氨35.57万吨,累计实现工业产值237.95亿元。
未来,旭阳中燃依旧会结合区域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就地转化发展绿色现代煤焦化产业以提升资源附加值的同时,纵向一体化发展煤焦油深加工、醇氨—复合肥、氢能、SNG等产业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风光资源,转型发展绿电—硅料一体化产业,聚焦煤基特种燃料和碳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全面推进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形成焦炭、焦油、氢能、新材料大循环产业链,努力成为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在能源保障以及煤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氢能源等领域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