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方案》

内蒙古师范大学全面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数智升级

本报讯(记者 王中宙)近日,内蒙古师范大学正式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五大路径 十五项举措”为核心,全面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数智升级。

据了解,《方案》通过“专业体系重构+课程体系创新+资源建设升级+师生素养提升+应用场景拓展”五大战略路径,打造覆盖24个本科教学单位的智能教育矩阵。

打造“人工智能+”专业体系。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探索“人工智能+X”或“X+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行业标准课程转化、职业技能等级与学分互认等多元方式赋能微专业建设,支持学生“跨界”学习,提升综合竞争力。

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培养学生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考核、跨学科融合、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升级改造公共必修课,分类培育、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

强化“人工智能+”数字化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教材数字化研发中的应用,聚焦关键学科领域,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变革、市场需求及行业标准编写数字化教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推进“人工智能+”师生数字素养双向提升。将人工智能培训、专题讲座、教学技能大赛等纳入教师发展计划,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基层教学组织,力争实现学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升,组织教师从专业图谱、知识图谱、课程教学改革、虚拟仿真实验等方面开展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分阶段培育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拓展“人工智能+”典型示范应用场景。鼓励教师应用“内师在线”智慧教学管理平台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价考核进行改进创新,分类培育建设一批“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应用”的优秀教学案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学生智能选课、智能导学、课后交流、预习复习、论文写作、实习实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伴随式学习支持。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