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丽霞)为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率,优化评标环境,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全力优化交易区域软硬件环境,创新完成“不见面开标大厅”“专家独立通道”、5楼隔夜评标区的建设,实现投标“不出门”、标书“网上传”、开标“不见面”、评标“屏对屏”、办事“零跑腿”,开启“五盲”评审评标新模式。目前,“布局优化+专家独立封闭新通道”的隔夜评标区已正式启用。
此次改造,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对开评标区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实现了该区域服务功能“三升级”,提供了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环境。
布局升级,评标环节“更合理”。为实现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双提升,提高数智化交易水平,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将4楼、5楼打造为兼顾项目隔夜评标需求的封闭评标区,新增22个独立评标室,大大解决了因场地不足导致项目排期长的问题。每间评标室将原来的圆桌式评标升级为单独隔离评标室或机位,全时段实行物理隔离、单独管理。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专家“盲”抽取、标书“盲”评审、名称“盲”编号、音频“盲”交互、视频“盲”显示(存储)的“五盲”评审评标机制,进一步提高评审评标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通道升级,廉政教育“更常态”。为降低围标串标风险,实现专家入场规范化,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创新升级专家通道,将专家通道与廉政走廊相结合,通过廉政走廊展示廉政标语、宣传海报等形式进行廉政提醒和教育,增强专家的廉洁自律意识,保障评审评标结果的公正性,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公信力。在此基础上实行电子设备安检入区,并启用评标专家独立电梯,一站直达专家等候区。通过加强对评审评标专家的廉政管理,确保评审评标过程不受外界干扰,维护评标环境的封闭性和独立性,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阳光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场所升级,交易服务“更高效”。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打造了集专业、高效、便捷、舒适于一体的开放式“不见面开标大厅”,共设置48个席位。“不见面开标大厅”的正式启用标志着首府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实现了各方交易主体的“物理分离”,即投标人不用到现场,通过网上报名、递交投标文件、远程解密和报价;招标人代表和评审专家在各自独立封闭的评标区进行项目评审;社会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在不见面开标大厅,行业监督、工作人员在监督见证室各自独立工作。大厅兼顾休息等候区功能,在满足开标业务的同时,各类交易主体、办事企业可以在开标前后进行休息等候,为交易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