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品鉴茶香、体验非遗、绘制纸鸢……

首府学生与中式美共鸣共情

●本报记者 马妍 文/图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近期,首府各学校纷纷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学生们在品鉴茶香、体验非遗、绘制纸鸢等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4月10日,在呼和浩特实验中学东河附属小学阶梯教室,老师正在给二年级学生讲解纸鸢的历史文化。“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叫作‘鸢’。晚唐时期,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飞上天后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它是一种融合设计造型、扎制裱糊、绘画音乐、平衡放收等技艺和力学原理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

在课堂上,老师还介绍了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的历史,引导学生怀揣科技梦想健康成长。

当天下午,赛罕区大学路小学举办了以“赏灼灼桃花,品悠悠书香”为主题的第二届桃花节游园活动。活动以桃花为媒,串联传统文化与艺术实践,为师生献上了一场诗意盎然的春日盛宴。

活动在舞蹈社团的《桃之舞语》中拉开帷幕。参加活动的师生身着传统服装,不仅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让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美术展区内,国画社团的师生现场挥毫泼墨,淡彩勾勒出桃花的清雅;手工区里,学生用扭扭棒、轻黏塑形,将“桃之夭夭”化作指尖灵动的艺术,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对自然与美的独特理解。朗诵社团的吟唱朗诵将古诗与现代韵律融合,童声清越,仿佛带着观众漫步于诗词中的桃林。古籍阅读区尤为亮眼,孩子们翻阅古籍,在《群芳谱》《桃花源记》中探寻桃花的千年文脉,书香与花香交织,让传统文化浸润心田。

其中,茶道展示区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学泡茶、敬茶,在氤氲茶香中感悟“和静雅真”(见图)。一曲悠远的《高山流水》,搭配上幽雅的茶艺展示,让大家在品茶的同时,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近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阅立方书店,呼和浩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崔霞正为前来参加非遗体验的150名大学生讲解剪纸的技艺。这是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联盟、内蒙古科学技术普及学会主办的非遗进校园体验活动,为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

活动以近期热播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切入点,将传统剪纸技艺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随着剪刀灵巧地翻飞,一张普通的红纸呈现出可爱的哪吒形象。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体验,他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剪纸技法,更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紧密联系。

崔霞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美育精神,为当代青年人感受文化之美,提供了良好载体和生动教材。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